从国民神车到“品牌收租公”,凤凰电动车正在榨干你最后的情怀

最近刷短视频,总能看到一些画风清奇的直播间。主播声嘶力竭地喊着“凤凰牌电动车,原价三千九,今天不要两千,只要一千九!”,背景里乌泱泱地摆着一排排红色的电动车,总给我一种逛县城大卖场的错觉。凤凰,永久,五羊……这些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名字,怎么突然都变得这么“亲民”了?这感觉,就像你儿时心心念念的白月光,多年后在菜市场重逢,发现她正在为三毛钱的葱跟人讨价还价,那种祛魅感,让人一时语塞。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玩法?其实逻辑非常简单,简单到有点残酷。这套商业模式的本质,可以称之为“品牌资产的终极清算”,或者说,是一种“情怀的证券化”。你以为你买的是凤凰,其实你买的只是一个叫“凤凰”的商标使用权,而帮你把这辆车攒出来的,可能是天津或者无锡某个你永远不会知道名字的代工厂。

这套玩法,江湖人称“南极人模式”。南极人早就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一个品牌可以不生产任何东西,只靠出租自己的名字,就能活得相当滋润。从保暖内衣到数据线,从按摩椅到螺丝刀,万物皆可南极人。现在,这股风终于从轻工业吹到了硬核制造业。凤凰、永久这些老牌子,本质上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品牌孵化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品牌“收租公”。他们自己不碰生产线,不养工人,没有沉重的固定资产,只需要一个法务部和一个商务部,把品牌授权给成百上千个代工厂,然后坐在家里等着收钱就行了。

这种轻资产模式,从商业角度看,逻辑是比较硬的。对于品牌方来说,这是把无形资产变现效率最高的方式,堪称“躺着挣钱”的典范。对于那些代工厂来说,花点钱贴个名牌,就能让自己的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获得天然的流量和信任度,比自己辛辛苦苦从零打造一个新品牌要容易得多。对于消费者来说,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一个“听上去很牛”的牌子,似乎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你看,一个三方共赢的商业闭环,就这么愉快地形成了。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共赢”上。这种模式下,品牌方和产品质量之间,其实已经隔了一道“马里亚纳海沟”。品牌方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管控成百上千家代工厂的品控。他们的核心KPI是今年授权了多少家,收了多少钱,而不是用户骑得爽不爽。这就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果:草台班子化。

从国民神车到“品牌收租公”,凤凰电动车正在榨干你最后的情怀-有驾
从国民神车到“品牌收租公”,凤凰电动车正在榨干你最后的情怀-有驾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个所谓“凤凰电动车”的品牌授权部门,可能就几个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脑屏幕,跟全国各地的工厂主在微信群里扯皮。A厂说我能把成本压到1500,B厂说我1450就能干,C厂直接甩出一句“给我1400,电池给你用二手的,反正消费者也看不出来”。最终谁能拿到授权?当然是报价最低的那个。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减配大赛”就开始了。国标要求车重不能超过55公斤,那就用最薄的钢材;电机要用铜线的,那就换成铜包铝的;电池要有防篡改设计,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这套逻辑,在咱们老祖宗那里其实玩得更溜。晚清的时候,国库空虚,朝廷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卖官鬻爵。不管你是谁,只要肯花钱,就能捐个官当当。于是乎,一时间社会上多出了无数的“候补道台”和“蓝翎侍卫”。这些人有官衔,有官服,看着人五人六,但实际上什么本事没有,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交了钱。今天的这些贴牌电动车,不就是当年那些捐来的官衔吗?看着挂着“凤凰”这块金字招牌,实际上它的“瓤”究竟是什么,全看那个代工厂老板的良心还剩几两。你买一辆这样的车,体验基本上等同于开盲盒,开到一辆能凑合骑两年的,就算你运气好。

从国民神车到“品牌收租公”,凤凰电动车正在榨干你最后的情怀-有驾

说到底,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个更宏大叙事的缩影。它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两个核心矛盾:第一,是过剩的工业产能和孱弱的品牌创造力之间的矛盾。我们能造出全世界最多的商品,但我们却很难创造出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付高价的新品牌。怎么办?只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牌匾摘下来,反复地啃,直到啃成木屑。第二,是消费者的“既要、又要、还要”和现实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人人都想要好东西,但钱包的厚度决定了大多数人只能在“品牌”和“价格”之间做取舍。于是,这种“品牌看起来很美,价格摸起来很爽”的贴牌产品,就成了市场的最大公约数。

这里其实藏着一个反直觉的“冷知识炸弹”:一个品牌的死亡,不是它消失的时候,而是它无处不在的时候。当你在电动车、老花镜、电饭煲甚至马桶圈上都能看到“凤凰”这个名字时,这个品牌作为一个高质量工业品的象征,其实已经死了。它不再代表一种工艺标准,而仅仅沦为了一个被反复转卖的符号,一个证明你“曾经阔过”的遗嘱。

从国民神车到“品牌收租公”,凤凰电动车正在榨干你最后的情怀-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些车到底能不能买?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买菜代步工具,对品质没什么幻想,并且做好了随时可能要去跟售后扯皮的心理准备,那一千多块钱买个“牌子货”,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对一辆车还有最基本的安全和耐用性的要求,那恐怕还是得绕着走。

从国民神车到“品牌收租公”,凤凰电动车正在榨干你最后的情怀-有驾
从国民神车到“品牌收租公”,凤凰电动车正在榨干你最后的情怀-有驾

毕竟,情怀这东西,偶尔在博物馆里看看就好,真要把它当成硬通货骑在路上,掉坑里的概率还是太高了。说到底,我们怀念的,是那个一辆凤凰自行车可以作为嫁妆、传承几代人的时代,而不是现在这个只需要花一千多块,就能买到一个logo的时代。人性就是这样,总想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大的心理安慰,哪怕那只是个幻觉。

从国民神车到“品牌收租公”,凤凰电动车正在榨干你最后的情怀-有驾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