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上汽集团用一场“燃油+混动+纯电”的全域新车发布会让观众直呼“东道主太会玩”。
从荣威的国潮混动SUV到智己的激光雷达轿跑,再到五菱的萌系纯电代步车,上汽用“老中青”三代车型精准覆盖了不同消费群体。
但更让行业震惊的是财报数据:上汽手握2100亿元现金储备,比第二名小米(1400亿)和第三名理想(800亿)加起来还多,堪称车企界的“现金怪兽”。
这让人想起去年威马、高合等新势力因资金链断裂黯然退场的场景——造车是场马拉松,没有足够的“粮草”根本跑不到终点。
看着展台上鳞次栉比的新车,我突然读懂了上汽的“凡尔赛”逻辑:当新势力还在为月度交付量焦虑时,这位“老大哥”早已跳出生存战,用真金白银布局未来十年的赛道。
2100亿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每天烧掉1个亿还能撑5年!
这种底气让上汽敢同时押注三条技术路线,既用混动车型稳住基本盘,又用高端纯电冲击30万+市场,甚至还有余力把五菱MINI EV这类国民神车迭代到第5代。
反观某些新势力,账上现金只够烧两年就得四处找融资,这种对比就像马拉松选手和百米冲刺选手的区别——上汽要的是持续领跑,而不是昙花一现。
更耐人寻味的是上汽的“海陆空”打法。
燃油车领域,荣威RX9混动版直接把馈电油耗打到4L-100km,让合资品牌直冒冷汗;纯电赛道里,智己L6搭载的固态电池量产车,续航直接飙到1000公里;就连看似保守的MPV市场,大通G90的智能座舱也玩出了屏幕环绕的太空舱效果。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底气,背后正是现金储备赋予的战略自由度。
雷军说“押上人生全部声誉”造车时,上汽可能正在会议室里笑着调整明年的研发预算——毕竟对他们来说,失败不过是多交几次学费,而对手可能交完学费就得退学。
当车展人群散去、展车陆续运往4S店时,上汽这场秀肌肉的深层意义才真正浮现:在新能源淘汰赛加速的2025年,现金流就是最好的护城河。
从威马高合教训到小米理想奋起直追,这场金钱与时间之间竞逐中,上汽以2100亿现金储备写下了最硬核注脚。
或许正如网友所言:“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关于上汽这波操作是稳扎稳打还是铺张浪费?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如点赞过千我们将深扒上汽烧钱秘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