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买“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A9L抢疯了

14万买“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A9L抢疯了

夜里九点多,奇瑞风云A9L的发布会刚散场,展厅外头还剩下十来个销售在门口喘气,手里举着手机直播。那天我路过芜湖一间4S店,还能听见有人嗓子喊哑了——“再不定就要等到下个月!”夏天晚上闷热得很,但大厅里还是塞满了人,有的围着展车转圈,有的趴在方向盘上琢磨。

有意思的是,这场景不是偶然。上市第一小时,大定三万五千多台,一天过去直接冲到五万零两百八十七辆。李学用(听说是副总裁)自己发文,说这几天每天都能收两千多个新订单。我问前台小姑娘,她翻着本子笑:“你要周末试驾?起码排仨钟头。”

14万买“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A9L抢疯了-有驾

说实话,这车火得让经销商都懵圈。一开始谁也没敢囤太多现货,本地展车没优惠照样被抢光。现在去订,一般等一个月才能提走。有个哥们儿非加装感应门,被告知最早俩月后才有戏。

身边不少人聊起来,都觉得低配版其实不是最划算的选项,大多数瞄准伯牙和尊贵版本,说是配置厚道,“性价比”三个字挂嘴边。我微信群里那个安徽老乡张豪,上市当天就付钱,他理由简单:“家乡企业,不支持说不过去。”他特意提到底盘和“三大件”做工扎实,比之前开的那辆二手合资B级强出一截。

但更多人就是冲价格和空间来的。“13.99万起步,这尺寸、配置,在同价位真挑不出第二辆。”群友老许这样讲。他还补充一句,“以前QQ卖爆,现在看A9L是不是又轮回一次。”

14万买“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A9L抢疯了-有驾

这几年大车便宜成新趋势

记得四五年前,要想摸C级轿车,预算没有四十来万根本别想碰。而现在呢?14万能落地一台正儿八经的大轿子,而且内饰啥都有。这种变化搁以前谁信啊?

过去都是奥迪宝马奔驰把持C级市场,那会儿动辄六七十万,现在自主品牌卷技术、卷供应链,把成本压下来,再拼命加料搞配置。风云A9L号称全系标配50万元豪华该有的小玩意,比如座椅通风加热、智能辅助驾驶啥的。我第一次坐进去时注意到主驾座椅旁边还有腰部按摩功能,不过调节按钮藏得比较深,我差点以为坏掉了,其实是设计师故意放低调点——后来维修师傅打趣,“这叫留白美学”。

14万买“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A9L抢疯了-有驾

冷知识:这个伯牙之音AI音响系统,是跟科大讯飞一起折腾出来的,用上23个扬声器,还整了7.1.4全景声布局。据销售顺嘴一提,他们专门拉了一批评审团戴眼罩盲测,对比某德国高端品牌音响(名字不能明说),结果居然打平手。不过我个人感觉,高频部分稍微亮一点,但开高速的时候噪音控制确实不错,比我表弟去年买的新款B级合资明显安静些。

改名背后的小插曲

其实刚开始叫风云A9,没有带“L”。2023年11月那阵,奇瑞才正式把新能源混动系列推出来,然后一年后第1500万辆整车下线,也挺唏嘘。当时预售15.99-22.99万元,可惜最低配太素面朝天,好几个重要功能只有中高配才给,所以出现了一波退订潮。我隔壁修理厂胖师傅还开玩笑:“预售价报高咯,小订群直接跑光!”

14万买“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A9L抢疯了-有驾

后来市场反馈回来,公司紧急增配,全系给上电动尾门、电动折叠后视镜,还有前排双层玻璃这些原先只在顶配上的东西。不少原本退单的人又重新回来掏钱,说现在价格合理很多。“友商降价压力也大,我们只能跟进嘛。”据一个内部销售私底下透露,现在这个售价基本已经亏本,就是为了先占住份额再说。

竞品搅局与轴距玄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准备上市前夕,同城另一家品牌突然甩出银河星耀8,只要11.58万元起步,也是主打B+级空间。这一下逼得奇瑞赶紧把名字改成“A9L”,轴距往后一拉,多出来几十毫米,让空间更宽敞,也算找到了新的卖点。有客户吐槽:“反正中国消费者认‘长’,越长越像旗舰。”

14万买“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A9L抢疯了-有驾

真实用车体验杂谈

不过再怎么宣传,总归还是实际体验更重要。有位自称首批拿到钥匙的小伙分享过一次事故:他倒库时候激活自动泊入系统,中途因为侧方障碍物识别慢半拍,把右侧裙板蹭花了一道漆。他事后联系售后,对方态度倒挺好,但备件周期略久,据他说最后拖了一周才修好。同样的问题,在北方地区冬天下雪的时候,据群友反馈自动泊入灵敏度下降,需要人工干预,不然容易误判冰堆为路沿石——这种细节估计厂家以后OTA升级会慢慢完善吧。

14万买“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A9L抢疯了-有驾

还有一点冷知识,是关于养护费用。不少初次换混动车型的人担心电池寿命问题,其实官方承诺8年或20万公里质保,不过坊间流传真正需要自费换模组的大概极少数,因为平台采用分区管理,每块电芯损耗单独监控,用坏哪个修哪个,不至于全部推倒重来。这也是维修技师常挂嘴边的话题,“省心省钱,以后不用像纯油机一样每年大保养那么麻烦”。

结尾碎碎念:二手行情未知数

14万买“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A9L抢疯了-有驾

最后顺便插一句,目前二手市场对这种新晋“大而便宜”的车型怎么看还不好讲。有朋友最近咨询置换,他担心贬值快。但另一个做汽车金融的小哥分析,如果销量持续攀升、用户口碑稳住,将来残值率未必比传统合资差多少。这都是未来事儿,到时候谁知道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