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巨兽驶入窄巷 美日关税迷雾重锁东瀛车业
东京街角。一辆福特F-150 Lightning电动皮卡艰难转过弯道。后视镜几乎擦到两侧墙壁。道路宽度不足四米——这是日本双车道标准尺寸。而这款美国“国宝级”皮卡。车身宽度超两米。不算后视镜。
特朗普在CNBC的采访中挥着手宣布:“他们正在抢走我们的汽车……非常漂亮的福特F-150。”话音未落。日本贸易代表赤泽亮正的航班已在华盛顿降落。他的目标明确:催促美国兑现汽车关税下调承诺。可现实呢?美国海关仍按27.5%税率对日本车课税。而非约定的15%。
01. 象征性皮卡与残酷关税战
F-150登陆日本。更像政治行为艺术。专家早已点破真相:美国车在日本滞销。非因贸易壁垒。而是车型与市场错配。
日本汽车输美关税仍高达27.5%。含特朗普新增的25%惩罚性关税。即便降至15%。仍比此前2.5%基础税率高出五倍。更致命的是。美方行政令将日本排除在“不叠加征税”条款外。导致日本牛肉关税飙至41.4%。
赤泽亮正紧握谈判桌边缘:“美英协议花了54天才实施。”他在暗示什么?时间正在杀死日本车企的利润。
02. 5500亿“幻影投资”与产业地震
特朗普骄傲宣称的5500亿美元“签约奖金”。在东京语境中化为泡影。日方澄清:实际投资仅占1%-2%。其余是贷款担保。而汽车业承受着真实创伤:
2.67万亿日元——七大车企2025财年利润预计缩水量。
138万辆——2024年日本输美汽车总量。占其出口四分之一。
丰田工厂的流水线未停。但方向盘悄然右转。他们开始将出口目的地转向东南亚。墨西哥。任何能避开美国关税火力的港口。
03. 协议迷雾中的全球警示
石破茂首相在国会坦承:“执行协议比达成协议困难得多。”这句话在东京政界回荡。自民党上月参议院选举惨败后。急需一场外交胜利挽回颜面。
他们得到什么?口头承诺。无书面文本。模糊生效节点。通用汽车和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已在抗议:日本车享受了数十年市场红利。
牛津经济研究院数据冰冷如铁:美资车在日份额不足10%。日系车在美年销超588万辆。失衡的天平上。关税成为最粗暴的矫正器。
04. 窄路突围的产业密码
横滨港的汽车滚装船调整着航线。马自达工程师重新测绘北美工厂的产能图纸。560万日本汽车从业者站在十字路口。
他们学会了一课:政治承诺需要法律背书。跨国车企的生命线。不能系于总统的即兴发言。
“供应链韧性”成为日墨加外长会谈关键词。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丰田们加速将生产线撒向三大洲。墨西哥的组装厂。泰国的变速箱车间。澳大利亚的锂电池合作项目。
分散风险。就是生存法则。
柏油路在烈日下蒸腾热气。福特F-150最终停进东京银座展示厅。橱窗外。挂着“试驾体验”的日文招牌。
这真是自由贸易的胜利象征吗?
赤泽亮正仍在华盛顿等待白宫的回音。日本车企的利润报表上。关税成本栏仍是刺目的27.5%。特朗普说:“这是我们的钱。可以随意投资。”
而日本街头。那辆两米宽的美国皮卡。正卡在四米宽的巷弄中间。进退两难。
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齿轮。终究比政治家的口号更真实。也更脆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