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增程车销量跌11%! 纯电逆势涨24.5%,李斌一句话点透市场风向,该怎么选?
最近打算入手新能源车的朋友,可能发现市场风向悄悄变了——曾经靠“可油可电”解决续航焦虑的增程车,突然没那么好卖了。 乘联会最新数据很直观:今年1-7月增程车销量增速只有12%,远低于纯电车的35%;到了7月更明显,增程车同比直接下滑11%,而纯电车反倒逆势涨了24.5%。
之前碰到一位理想L7车主,他算完一笔账后直摇头:“跑500公里高速,充电1.4元/度的话,电费也就150块出头;可要是加油,没300块根本下不来,谁还愿意多花这冤枉钱? ”现在连“理想车主抢充电桩”都成了热搜,不少增程车主私下吐槽:买了车却很少用油,当初为“续航兜底”花的钱,好像有点浪费了。
其实纯电车能逆袭,核心是补能短板被补上了。 去年我试驾某款纯电车时,快充半小时才充到70%,跑长途得提前好久规划充电点;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像零跑C10纯电版,支持800V高压快充,30%到80%的电量只需要16分钟。 前阵子和朋友开它去周边景区,中途在服务区买杯咖啡的功夫,续航就补了300公里,这速度比加油也慢不了多少。 更厉害的是小鹏2025款G6,全系标配5C超充AI电池,宣传说充电10分钟能补450公里,就算冬天零下30度,充电效率也没明显下降,这放在两年前根本不敢想。
充电方便了,使用成本的优势也更突出。 一位蔚来ES6车主跟我分享:他每年开2万公里,电费最多3000块,加上保养费500左右,一年花在用车上的钱还不到4000;反观他开宝马5系的朋友,光油费一年就得2万多,保养一次更是要7000-9000块。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用电解决的事,自然没人愿意多花钱加油。
而且现在找桩也不难了。 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1669万个充电桩,平均每5辆新能源车就能分到2个,小区、商场、服务区到处都是。 就连理想自己建的高速超充站,都已经建成1000座,打通了“九横九纵”高速干线,差不多每150公里就能碰到一个站。 之前从北京开车去天津,沿途服务区的充电桩基本不用排队,用理想5C超充桩10分钟就补了500公里续航,比以前开增程车加油还省心。
蔚来创始人李斌之前就直言,增程车带着发动机和电池两套系统,就像“扛着煤气罐跑步”,既占空间又增加成本;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纯电车少了发动机和油箱,车内空间确实更宽敞,后排坐三个人也不挤,后备箱能放下更多行李,这点开过的朋友都有体会。 更关键的是,现在增程车的电池越做越大,比如智己某款增程车就用了66度电,成本上去了,售价也快追上纯电,优势自然越来越小。
不过话说回来,增程车也不是完全没市场。 比如主打越野的北京越野BJ40增程版,今年新出的车型售价16.98-18.98万,就很受喜欢户外探险的朋友欢迎。 我认识一位常去内蒙古自驾游的大哥,他就说:“草原上哪有那么多充电桩? 还是加油方便,心里踏实。 ”还有北方的朋友,冬天零下20多度,纯电车续航可能会打五折,但增程车能烧油取暖,续航更稳,这也是纯电暂时替代不了的。
现在不少车企还在想办法盘活增程市场,比如零跑、问界都在推新车型,甚至玩起了“纯电增程同价”的策略。 就拿零跑C10来说,增程版和纯电版价格差不多,都在12.28万到14.28万之间。 这就让咱们消费者不用为技术路线多花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家里有固定车位能装充电桩,每天通勤不远,那纯电肯定更划算;要是经常跑长途、充电不方便,增程车还是更稳妥。
其实不管是纯电还是增程,最终拼的都是咱们用户的实际体验和钱包。 纯电靠着快充技术和充电桩网络,解决了最大的续航焦虑;增程车则在越野、极寒这些特定场景下,还能发挥“备用电池”的作用,这场技术比拼,说到底是咱们用钱投票的结果。 随着电池技术越来越好,充电网络越来越密,纯电的优势可能会更明显,但增程车估计还会在市场上留一段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打算买新能源车的朋友们,要是你家能装充电桩,日常通勤也不远,会直接选纯电车吗? 还是觉得增程车更稳妥,哪怕多花点油钱也愿意?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