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咱们身边开新能源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这马路上绿牌车跑得欢,也成了城市里一道新的风景线。
大家聚在一起聊车,话题总绕不开那几个:你的车充满电能跑多远?
去外面充电方便吗,要等多久?
续航和充电速度,确实是咱们老百姓买电动车时最关心的问题,毕竟谁也不想半路趴窝,或者在充电站等上大半天。
但是,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个更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东西,那就是电池的安全。
车,说到底是个交通工具,是带着我们和家人朋友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移动空间。
如果这个空间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那跑得再远、充电再快,心里也总会觉得不踏实。
也正因为如此,当领克这个品牌推出了它的Z10车型,特别是它所搭载的那个叫做“神盾金砖电池”的技术,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大家都在好奇,这块听起来就很结实的“金砖”,到底有什么门道,能让厂家这么有底气地把“安全”两个字摆在最前面?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不讲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就用大白话,一层一层地把这块“金砖”的里里外外看个明白。
要说安全,咱们得从最基础的看起,那就是车子万一发生碰撞,或者在路上遇到磕磕碰碰,电池这个核心部件能不能扛得住。
这就好比咱们给家里装防盗门,首先得保证门本身是结实耐用的,这叫物理防护,或者说是被动防御。
领克Z10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可以说是相当实在。
首先是电池放的位置,就很有讲究。
有些车为了让底盘看起来特别平整,会把电池包设计得比较低,离地面很近。
这样一来,平时开车就得特别小心,万一过个减速带速度快了点,或者走在不太平整的乡间小路上,一不留神就可能把底盘给刮了,要是伤到电池,那可不是小事。
领克的工程师们显然考虑到了咱们国内复杂的路况,他们把Z10的电池包整个抬高了一些,巧妙地安放在了车身两侧最坚固的侧边梁和前副车架的上面。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就好像你把一个贵重的瓷器花瓶,不是直接放在地上,而是放在一个又高又稳的柜子里。
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最先接触到冲击力的是车身那些粗壮的钢梁铝梁,它们会吸收掉绝大部分的能量。
而对于从下方来的冲击,比如路上的石块或者凸起物,因为电池包位置高,基本上也就碰不到了。
这就从设计源头上,给电池加了一道保险,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当然,光是位置放得好还不够,万一真遇到比较严重的撞击,电池包自身的“身体素质”就得过硬了。
在这方面,领克用上了一个听起来挺厉害的设计,叫“十宫格侧边梁电池防撞结构”。
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在电池包的侧面,用高强度的材料造了一排像蜂窝一样的格子。
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当受到外力挤压时,力会顺着这些格子分散开来,而不是直接作用在一点上,从而起到很好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制造这些“格子”的材料也很有来头,用的是一种叫6082-T6系的高强度铝合金。
咱们普通人可能对这个型号没概念,只需要知道,这是一种经常用在飞机结构、高速列车车厢上的高级货,特点就是又轻又硬。
用它来保护电池,就等于给电池穿上了一件量身定制的“防弹衣”。
除了侧面的防护,电池包的底部也没有被忽视。
工程师在电池包下面,又加了一块厚度达到9.5毫米的铝合金护板。
9.5毫米有多厚?
比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还要厚上一圈,可以说是一块实实在在的“装甲板”了。
这块护板还不是简单用螺丝拧上去的,而是用一种特殊的结构胶,和整个电池包牢固地粘合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强了整个电池包的强度和密封性。
这种从位置、到结构、再到用料层层加码的防护措施,就像给电池穿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铠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意外发生时,尽最大可能保全电池芯的完整,不让它受到挤压和损坏。
有了这么一身坚固的“铠甲”,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呢?
其实不然。
物理防护解决的是外部冲击的问题,但电池本身在工作时,内部也会发生各种复杂的变化,同样可能存在风险。
这就好比一个身体再强壮的人,也需要定期体检,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所以,真正的安全体系,除了要有结实的“身体”,还得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来时刻监控。
这就是领克Z10安全体系的第二道防线:主动防御,也就是它的那套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
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基本都有BMS系统,但领克的这套系统玩出了点新花样。
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实现了“车端、桩端、云端”三方的协同工作。
咱们来分别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车端”好理解,就是安装在车上的那个BMS控制器,它就像一个随身医生,7天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着电池内部每一片电芯的电压、温度等关键数据,一旦有异常,它能第一时间知道。
“桩端”指的是充电桩。
当你给车充电时,充电桩会和车上的BMS系统进行“沟通”,确保充电的电流、电压都在一个绝对安全的范围内,防止因为充电不当而损伤电池。
“云端”则是这套系统的核心和精髓。
它就像一个超级庞大的中央数据中心,领克把所有在路上跑的Z10汽车的电池数据,都实时地上传到这个云端平台。
这个平台里存储着海量的电池运行数据模型,它知道一块健康的电池在各种情况下(比如冬天低温、夏天高温、激烈驾驶、平稳巡航)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
当你的车在行驶中,哪怕只是有几颗电芯的温度出现了极其微小的、连车主自己都毫无察觉的异常波动,这个云端平台就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立刻捕捉到这个信号。
它会马上将这个异常数据与数据库里成千上万种潜在的故障模型进行比对,如果发现这个趋势有可能会发展成危险,比如内部短路或者热失控的早期征兆,系统就会立刻向后台和车主发出预警。
这套系统到底有多大用处?
今年3月份发生的一起真实交通事故,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
当时,一位领克Z10的车主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辆底部不幸被一个掉落在路面上的铁质支架给戳穿了,这个尖锐的物体直接刺破了电池包,导致里面的4颗电芯受损。
对于任何电池来说,这都是最危险的状况之一,极易引发热失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火。
然而,就在事故发生的瞬间,领克的后台监控中心就收到了车辆发出的热失控预警信号。
这个预警非常关键,它不是在电池已经起火冒烟之后才报警,而是在系统判断出存在极高起火风险,但还没真正烧起来的黄金几分钟内发出的。
这为车内人员逃生和后续的救援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后来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尽管电池包已经被刺穿,但整体状态保持得非常稳定,没有发生燃烧,有效避免了更严重二次事故的发生。
这个真实的案例,比任何广告宣传都更有说服力,它证明了这种主动预警系统在关键时刻是真的能救命的。
所以,综合看下来,领克Z10的这块“神盾金砖电池”,它的安全性并不是靠某一项单一的技术来实现的,而是一整套完整且立体的防御体系。
它既有像“金钟罩”一样坚固的物理防护,来抵御外部的磕碰撞击;又有像“千里眼”一样敏锐的智能监控系统,来洞察内部的潜在风险。
这种由外到内、软硬结合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一家车企对于“安全”这件事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
在如今这个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炫酷的外观、豪华的配置、惊人的加速性能固然吸引人,但归根结底,安全才是一切的基础,是那条绝对不能退让的底线。
而像领克这样,愿意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下苦功、用真材实料去构筑安全防线的中国品牌,也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和担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