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茨推动百亿救市方案,大厂裁员反映深层危机,德国汽车产业谋变

2025年才刚过三个月,德国斯图加特的博世工厂门口就挤满了举着标语的工人,这家德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突然宣布未来五年要裁掉1.3万个岗位。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经济部长妮可·霍夫迈斯特-克劳特表示,这堪称“最后一记警钟,直击德国工业的心脏”。说实在的,这警钟不是突然而来,背后其实隐藏着德国汽车行业一系列的问题。

默茨推动百亿救市方案,大厂裁员反映深层危机,德国汽车产业谋变-有驾

工人们举着写着“保住我们的饭碗”的横幅,可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威胁岗位的不光是博世公司搞的调整,还包括远在大洋彼岸的关税压力。

就在博世公布裁员的那一周,特朗普政府刚刚宣布要对进口的大型卡车加征关税。

美国商会之前算过,德国是美国进口重型卡车的第五大供应国,这一政策一出台,戴姆勒卡车和大众旗下的Traton公司当天股价都跌了不少。

默茨推动百亿救市方案,大厂裁员反映深层危机,德国汽车产业谋变-有驾

更令人烦恼的是,美国对钢铝产品的高关税还没撤销,德国汽车配件的价格本来就不低,这下又添了不少负担。

德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赵永升教授说,德国经济还没彻底走出危机,要真的完全恢复大概得等到2026年之后。光看汽车产业的情况,这话确实不假,关税是外部的难题,内部的“转型关卡”反而更让德国车企头疼。

这些年,他们在电池技术上投入了数十亿欧元,原本打算借电动化来巩固市场地位,可后来发现,推行电动化的速度比预期中的要慢得多。

大众之前在德国建了两座电动车厂,结果销量一直不见起色,没办法只得暂时关停;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出要在德国进行大规模的重组计划,到2030年前预计裁掉3.5万人。

默茨推动百亿救市方案,大厂裁员反映深层危机,德国汽车产业谋变-有驾

保时捷就干脆了,直接宣布退出电动车阵地,今年已经是第四次发出盈利预警了。

奥迪也难逃亏损命运,豪华电动车销量差强人意,只得裁员几千人。

就连福特美国公司,也打算在德国科隆的电动车厂再裁掉一千号人。欧洲的市场需求那么摆着,要是不裁员,倒也挺难的。而且,岗位减少这事儿,早就变成德国汽车行业的一种常态了。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算过,近两年行业里已经裁掉了5.5万个工作岗位,现在整个行业约有70多万人在岗。照这个趋势发展,到2030年还能再减少好几万岗位。

默茨推动百亿救市方案,大厂裁员反映深层危机,德国汽车产业谋变-有驾

老实说,德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之前就比邻近的斯洛伐克、捷克高不少;如今电动化一推,传统工人用的人越来越少,无论是裁员还是把工厂迁到成本低的国家,都让企业难以抉择。

德国工业研究与创新研究院的院长弗拉茨舍尔透露,博世裁员只是个开头,接下来几年还会出现更多裁员和企业破产的情况。

虽然听起来挺残忍的,但看看目前的局势,好像也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在这么大的危机面前,默茨政府倒是没闲着。

他们推出了价值1000亿欧元的“德国制造”投资大计,主要用在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上,还打算让汽车企业接一些国防订单来稳岗位,比如大众的商用车部门就跟莱茵金属合作,做军用卡车。

默茨推动百亿救市方案,大厂裁员反映深层危机,德国汽车产业谋变-有驾

不过吧,说起来,投资计划里面的钱到目前为止也没见多少落到实处,至于国防订单嘛,还得等北约认证,起码得一年半载,眼下的急需可是没法解决。

史世伟研究员在柏林自由大学里提到,德国许多基础设施,比如学校和桥梁,还得重新修建。如果这些真能落实的话,确实能带动经济发展,可对GDP的影响,最快也得等到2026年才能见到效果。

车企们也不想被动等着,看起来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默茨推动百亿救市方案,大厂裁员反映深层危机,德国汽车产业谋变-有驾

他们把希望放在固态电池上,大众宣布计划在2026年前实现量产,能跑出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宝马也在和宁德时代合作搞研发。在智能化领域,博世和英伟达联手打造自动驾驶平台,打算在2027年投入使用。

他们还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大众在合肥成立了第二大研发中心,而奔驰与比亚迪共同成立了合资企业,一块共享电池技术。

由此可见,他们确实在努力寻求技术上的突破,还在探索新的市场空间,这招能不能成功不好说,但至少比啥都不做强多了。

博世的裁员提醒其实并不是德国汽车行业的终局,而是促使他们焕然一新的开端。

默茨推动百亿救市方案,大厂裁员反映深层危机,德国汽车产业谋变-有驾

德国汽车行业底盘还在,毕竟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干了这么多年,但要跨越关税、转型和就业这三道难关,可没那么简单。

要是到2026年前还没摸清门路,恐怕真得说再见,可能就得丢掉那全球领先的地位了。

默茨推动百亿救市方案,大厂裁员反映深层危机,德国汽车产业谋变-有驾

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主席施尼策提到,这实际上是“结构性转型的深度推进,直指制造业的核心”。归根结底,这场变化既带来风险,也提供了重新起步的好时机,就看德国汽车行业是不是能把握住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