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
就一块钱,广汽三菱,连人带厂,打包卖了。
我琢磨了半天,现在街边买个烤红薯都不止这个价。
这事儿听着就魔幻,像个段子,但它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接盘的广汽埃安,一个造电车的后生,估计签合同时都得憋着笑。
这出戏,简直就是新旧时代交接时,最黑色幽默的一幕。
你说三菱冤吗?
把时间倒回二十年,你要说三菱会混到今天这地步,那跟说国足能捧大力神杯一样,没人信。
那时候的三菱,在中国汽车的“史前时代”,那是什么地位?
神!
当咱们自主品牌还在拿锤子敲铁皮,为一台漏油的发动机愁得睡不着觉的时候,三菱的4G系列发动机,就是从天而降的“圣物”。
那时候,掀开一台国产车的引擎盖,底下躺着的十有八九是那颗印着三个菱形标志的心脏。
长城、比亚迪、吉利…...现在这些牛气冲天的大佬,当年哪个不是在三菱门口,眼巴巴地等着“心脏”救命?
三菱就靠卖发动机这一门手艺,在中国市场躺着数钱,数到手抽筋。
它就像个垄断了全城粮草的军火贩子,看着城外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军阀,眼神里全是“离了我,你们都得饿死”的优越感。
可它忘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最不缺的就是韧劲和脑子。
那帮“小军阀”们,白天恭恭敬敬地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晚上回到自己的小作坊,就把那“圣物”给拆了个底朝天。
这进气歧管为啥这么设计?
这可变气门正时到底是个什么鬼?
这感觉,就像你租了个房子,房东牛气哄哄地只管收租,还把wifi密码设得巨复杂。
结果你不仅把密码给破了,还顺手把整个路由器的固件都给刷了,自己搞了个更快的。
等比亚迪把DM-i混动技术甩出来,发动机热效率干到43%的时候;等长城把那个叫“柠檬”的平台玩得跟乐高积木一样溜的时候,三菱这个“房东”才睡眼惺忪地探出头:咦?
怎么没人来交租了?
它不是没想过自己下场干。
广汽三菱成立的时候,也曾被寄予厚望。
结果呢?
它拿出来的东西,简直是在跟中国消费者开玩笑。
那款欧蓝德,二十多万的车,内饰的塑料感,能让你找回童年玩四驱车的感觉。
车机屏幕的反应速度,比我奶奶打麻将摸牌还慢。
大哥,时代变了!
那时候的中国年轻人,已经开始在车里K歌、看电影,追求的是“移动的智能客厅”。
你还搁那儿跟我聊你那“可靠耐用”的收音机?
这就好比所有人都换上智能手机了,你从兜里掏出一部诺基亚,一脸骄傲地说:“看,我这个能待机半个月!”
谁还理你啊。
最致命的,还是电动化这波浪潮。
当所有人都冲向未来的时候,三菱像个被遗忘在站台上的老兵,慢悠悠地,甚至有点不情不愿地,搞出了个叫阿图柯的电车。
那玩意儿的智能化水平,我都不好意思说,简直是对“智能”两个字的侮辱。
其实,同为日系,脑子清醒的人不是没有。
丰田死死抱着混动技术的大腿,至少没被甩下车;本田一看自己玩不转软件,赶紧拉上索尼一起干。
只有三菱,固执得像头驴,总觉得靠着“省油”两个字就能一招鲜吃遍天。
它根本没搞明白,今天的中国市场,车早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了。
它是一个社交工具,一个智能终端,一个彰显个性的“大玩具”。
最后压垮它的,是连路边摊都不如的服务。
广汽三菱倒闭前,你去4S店,能看到销售比顾客还多的奇景。
网上车主的吐槽更是铺天盖地,修个车,一个零件等三个月,那都不叫新闻。
所以,三菱的倒掉,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我毁灭。
它不是死于对手的强大,而是死于自身的傲慢和懒惰。
它始终用一种俯视的姿态,看着这个它曾经予取予求的市场,却没发现,这市场的玩家和规则,早就换了好几轮了。
现在,那座曾经轰鸣着三菱发动机的长沙工厂,流水线上跑着的,是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车。
冰冷的机械臂,精准的激光雷达,正在无声地诉说一个真理:
在这片土地上,你永远不能把你的客户当傻子。
因为他们,真的会学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