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闯天门山,奇瑞翻车被骂惨,路虎封神获赞真相扎心

咱们今天来聊个事儿,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

话说在张家界天门山,有那么一道几乎是垂直的999级台阶,看着就让人腿软,车开上去更是想都不敢想。

可偏偏就有车企爱干这事儿。

同闯天门山,奇瑞翻车被骂惨,路虎封神获赞真相扎心-有驾

几年前,英国的路虎揽胜开上去了,一时间掌声、鲜花、赞美声响彻云霄,成了车界一个了不起的“神话”。

可就在前不久,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奇瑞,也想开着新车去挑战一下同样的地方,结果呢,爬到一半车子出溜下来撞了,网上瞬间就炸了锅,骂声铺天盖地,说啥的都有,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这就奇怪了,同样一条路,同样是挑战,为什么一个被捧上了天,一个被踩到了泥里?

这背后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这么简单吗?

其实,这事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

咱们先把时间往回倒一倒,看看当年路虎是怎么操作的。

人家那次挑战,可以说是一场准备极其周密的“专业表演”。

首先,他们选的车就很有讲究,是一台插电混动版的揽胜运动版。

懂车的朋友可能知道,电动机最大的好处就是一通电就能立马输出最大的力气,这在爬陡坡起步的一瞬间,简直就是神助攻,比纯烧油的车反应快得多。

其次,那台车也不是直接从店里开出来的原装车,人家做了针对性的改装,最关键的就是换了四条专业的全地形轮胎,那轮胎上的花纹又深又大,就像运动员穿的钉鞋,专门为了在复杂路面上能有超强的抓地力。

最后,人家请的驾驶员是顶级的职业赛车手,心理素质和驾驶技术都是一流的。

再加上选了个大晴天,地面干爽,安全措施也做得非常到位,几根粗大的安全绳牢牢固定,离车轮远远的,确保万无一失。

所以你看,路虎的成功,是建立在一系列专业、细致、严谨的准备工作之上的,人家是把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通过专业能力变成了一场十拿九稳的性能展示。

所以当它成功登顶的时候,大家佩服的是它强大的产品实力和那种专业的精神,这声喝彩是实至名归的。

好了,现在咱们再来看看奇瑞这边。

奇瑞这次的初衷肯定是好的,想通过挑战天门山这个极具话题性的地方,来证明自己新上市的风云X3L这款车的爬坡性能很牛,好让大家快速记住它。

他们还特意宣传说,用的就是没经过任何改装的量产车,想以此来凸显车辆的原厂性能。

这份勇气和想法值得肯定,很多支持国产车的网友一开始也都是满怀期待,希望能见证国产车争光的时刻。

但是,从挑战开始的那一刻,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首先,挑战那天天气不好,刚下过雨,石阶又湿又滑,这难度系数直接翻倍。

其次,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他们选错了“运动员”。

风云X3L是一款城市SUV,它的设计初衷就是在城市里代步,追求的是舒适、安静、省油。

它脚上穿的轮胎,是那种为了降低噪音、提高舒适性的公路胎,这种轮胎在湿滑路面上的抓地力本身就一般。

这就好比你让一个穿着皮鞋的绅士,去参加奥运会的百米赛跑,这根本就不是他擅长的领域。

更让人捏把汗的是,现场的安全措施也显得相当草率,只用了一根安全绳,而且固定的位置很不讲究,结果在车辆下滑的时候,绳子的卡扣脱落了,正好卷进了车轮里,导致了最后的碰撞。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到底在气什么呢?

真的是因为国产车失败了,大家就觉得脸上无光,所以才骂吗?

其实不完全是。

更多的愤怒,是来自于对这种“不专业”和“敷衍”态度的失望。

大家觉得,奇瑞把一场本该严肃对待的极限挑战,搞成了一场准备不足的营销噱头。

你用一台城市SUV去挑战一个连硬派越野车都得掂量掂量的极限坡道,本身就是一种对产品定位和物理规律的不尊重。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非要用一把切水果的小刀去砍骨头,结果刀崩了,你不能怪刀的质量不好,只能说他用错了地方。

网友们的批评,很大程度上不是针对“失败”这个结果,而是针对导致失败的那个“草率”的过程。

大家觉得,你既然要挑战,就要拿出专业的态度,做好万全的准备,即使最后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失败了,大家也会理解和鼓励。

但像这样因为准备不足,甚至连最基本的车辆选型和安全措施都没做到位而导致的失败,就很难让人同情了,反而会觉得这是一种对消费者智商的藐视。

同闯天门山,奇瑞翻车被骂惨,路虎封神获赞真相扎心-有驾

说到这儿,就得聊一个更深层,也更让咱们心里不是滋味的话题了,那就是很多人心里潜藏着的那种对国产品牌和外国品牌的“双重标准”。

这个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根深蒂固。

这么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外国品牌,特别是汽车领域的豪华品牌,在我们心里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技术先进、品质可靠”的固有印象。

所以,当路虎这样的品牌去做极限挑战时,很多人下意识地就会认为,这是“品牌在探索技术边界”,是一种实力的象征。

就算中间有点小波折,大家也倾向于认为这是挑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可轮到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情况就完全反过来了。

国产车一路走来,都是在追赶和学习,大家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性价比高”、“配置多”的阶段,对于它的核心技术实力,很多人心里还是打个问号的。

所以当奇瑞也去做同样的挑战时,一些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瞎凑热闹”、“想红想疯了”。

一旦成功了,可能会有人说这是运气好;而一旦失败了,那铺天盖地的嘲讽和质疑就来了,什么“技术不行”、“品控垃圾”、“就知道吹牛”等等,一下子就把品牌打入了深渊。

就算官方出来解释是安全绳的意外,很多人也根本不听,就认定了是车本身不行。

这种“有色眼镜”其实挺伤人的。

它让我们很多人忽略了,这些年国产汽车工业到底取得了多么巨大的进步。

从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到华为赋能的智能驾驶系统,再到很多国产品牌在设计、用料和整车调校上的突飞猛进,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输给,甚至超越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

所以,天门山这次事件,对奇瑞来说是个惨痛的教训,但对我们所有人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提醒。

对于车企而言,营销创新是好事,但必须建立在对产品、对技术、对消费者尊重的基石之上。

极限挑战不是儿戏,要搞就要拿出百分之百的专业精神,用实力说话,而不是靠噱头博眼球。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和广大网友来说,或许也应该慢慢摘掉那副“有色眼镜”了。

咱们的国产车需要支持,但不是盲目的护短;它们也需要批评,但应该是基于事实、理性的建议,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嘲讽和贬低。

我们应该给努力向上的国产品牌更多的宽容和试错空间。

当我们能够用同样客观、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路虎的成功和奇瑞的失败,去分析它们各自成功和失败背后的真正原因时,那才说明我们作为一个汽车大国的国民心态,真正成熟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