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智界R7轿跑SUV流媒体后视镜、迎宾灯预计8月底上架:背后的逻辑与用户心态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热得可以用“沸腾”来形容。新能源汽车化身手机届的“安卓”,卷得连螺丝钉都开始内卷。可一辆车再智能,体验再超前,真正卡在车主心里的还是“为啥要收费”这个问题。智界R7最近的“流媒体后视镜”和“迎宾灯”升级,又一次精准踩中了广大车主神经。你看,这就是智行科技时代的趣味:科技越进步,反而“付费解锁”的地方越多了。
先说流媒体后视镜。产品总监 @智界海蓝天 赫然宣布:“各方堵点全部打通,加速开发,预计8月底精品上架。”但重点永远藏在细节里,附送一句英文:“No Free。”翻译一下,请老车主自便,钱准备好,按需购买。此话一出,论坛、群聊里立刻炸锅。新功能本是锦上添花,用户买单购买本无可厚非,可“本该有的东西非要再付钱激活”,这操作让一部分老车主扎心:我的车不是已经花过钱了吗?
更有趣的是迎宾灯的“升级实锤”。以前的传说,这回官方盖了章,“大概也在8月底”。看似敲定实锤,却留下了“Maybe All”——不清不楚的弯弯绕。你以为这只是一场小升级,实则背后全是套路。车主们或许又要面临“硬件早就装进去了,只差一份激活费”的老把戏。不花钱永远用不了,花了钱或许才发现原来买的是解锁码。新消费主义时代,厂商的算盘比修表匠还准。
这种割裂的体验并非首次出现。实际上,智界R7与S7新款申报时,升级幅度就引发争议。老用户一边刷着新车配置图,一边纠结自己为什么还要交钱解锁新功能。面对智界方面各种“推进改进”的官宣,用户的兴奋与不满交织。有的车主曾因持续的升级与新品尝鲜兴奋异常,也有不少因为落地慢、升级力度小、收费标准堪忧而心生不满,满屏都是“又一个要收费的功能”。
再回头看“迎宾灯”事件。在网上,已有用户发现,自己的R7其实出厂时已经带有灯体硬件,只是没有被点亮而已。说白了,就是厂家早就把电线插上、灯装好了,却要你另外花钱再来“点亮”一次。换句话说,车主需要支付费用,买回自己从未使用的硬件权利。有没有觉得很眼熟?是不是让人想起了种子播放器的VIP解锁,永远有新功能让你“再掏一次腰包”。
再看下智界近期的“操作手法”合集:新车无激光雷达,硬件版本频繁变更;蓝牙钥匙活动免费送、已购用户补贴积分,看似诚意满满,实则收割不断;大面积OTA升级,智驾辅助支持越来越多,但核心硬件升级永远“跟不上”钱包升级的步伐。你以为自己跟上了科技潮流,其实只是在不断买买买的路上快跑。
“付费解锁”“硬件预留”等套路,并不新鲜。但最近这些升级事件,把它们赤裸裸摊在了阳光下。就像厂商拉开窗帘欢快喊:你们看,我们多贴心,功能如流水账一样推送,好用还新鲜,唯一的前提——“请扫码付款”。许多用户冲着高科技体验买了智界,可车还没开半年,钱包倒是开了好几次。科技感没感受到多少,交钱的仪式感倒是越来越足。
有人说,这是一种新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表面确实不错——先卖车,再用后续升级、付费订阅当做“现金牛”,把“持续收割”变成常规动作。可惜大多数车主并不买账,尤其是发现“硬件早都装好了却还要付钱解锁”时,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互联网思维入侵汽车圈,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悄悄送来了“持续收费”的焦虑。
其实,智能汽车厂商们无非是在走一条“软件定义汽车”的老路:把车变成装APP的手机,永远有新功能等你买,永远有升级可期待。但别忘了,用户之所以愿意为新车买单,是因为希望一分钱一分货,而不是买了“完整版”还得再付钱买“小配件解锁包”。产品设计的背后,其实是对用户心理的博弈:一边强调技术进步,一边剑走偏锋索要续费。
结尾不妨再留一问:智界R7的一系列“精品上架”与“硬件预留”,真的是提升体验的进步,还是一次又一次套路深深的创收?面对这种车还没坐热就要付“解锁费”的局面,车主们会不会慢慢学会“用脚投票”?智能化的尽头,终究是卓越体验,还是一卡一解的一地鸡毛?答案,也许只能等下一次OTA,和下一个“精品”上架时,由钱包投票。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