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有新车出来了,吉利银河E8新增了个610km长续航版,售价一出来,16万出头,网上议论又多了起来。你说现在的车市,到底卷到了什么地步?以前只要能开就行,现在得是电车,续航得长,价格还不能高,配置还得到位。这市场到底是谁被谁牵着鼻子走?你觉得是厂商带着用户升级,还是用户的需求逼着厂商一天到晚琢磨怎么把东西往里塞?这问题咱得琢磨琢磨。
先不说别的,银河E8长续航版这次定位挺直接的。续航610公里,咱正常通勤用,甚至短途自驾,比如周末去趟周边城市,也不用担心半路抛锚。百公里加速5.49秒,表面上看起来挺快,实际上谁会天天踩着油门(其实是电门)飙车呢?但你要说这个参数不重要吧,也不行,人家就是拿这个做卖点,让你心理上觉得买了个“跑得快”的电车,起步不吃亏,和隔壁小区的比亚迪、小鹏一对比,心气顿时就上来了。
这车够大,车长5米多,轴距快到2950mm,空间怎么都够使。咱城市用户最在意啥?空间够,配置足,价格不能太虚。这银河E8,新出的长续航版,做配置做空间都不含糊,价格还挺有诚意。问题是,现在这年头,谁家车不搞点配置花活?
你看看,厂家搞得这权益,买车送一堆东西,什么23个扬声器音响、VIP座椅、零息贷款、三电终身保障、车联网免费、充电桩还送。这买车像买手机,礼包拉满,不送都觉得厂商没把你当回事。谁还真差那两个脚垫、遮阳帘?说白了是让你有“占便宜”的感觉。那你想,这车到底值不值?
那银河E8这么搞,核心问题其实还是在“续航”二字。现在电车领域,谁家的数据都高,谁都说自己能跑600+公里。咱真信吗?你冷静一下,实际用下来,真能跑到610公里的有几个?北京冬天早上零下十几度,或者你广州夏天大太阳暴晒,真能不掉电憋到最后一公里?其实多多少少都得打个折扣。但你不写高点,别人家都写700、750,你家还写575,谁买你?
不过,市场供给这么卷,但能力提升也是真好。就以这车为例,宁德时代电池,大多数人一听这种电池品牌,心里就踏实。咱都知道行业里一线的就是这个,算是给心理打了个保险。车机系统也升级了,魅族的系统叫什么“银河无界座舱”,网上一搜,影音娱乐、导航、遥控,各种智能小玩意儿齐全。这玩意对年轻人来说,到底是不是刚需?有些人觉得越智能越高级,有些人觉得“让人自己动一动手也没啥”。厂商其实没别的办法,大家都往智能化靠,配置越多越容易被挑出来说“你家不够潮”。
长续航、动力强、配置厚道、空间够用、价格合适,这几个条件如果同时满足,是不是消费者立马就掏钱?其实不见得。你细琢磨一下,吉利银河E8虽然参数一大堆,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就是普普通通。你问为什么?因为它面对的对手太多,小鹏P7+、比亚迪汉EV、小米SU7还有老外的特斯拉Model 3,甚至很多人都还是在这个价位选燃油车,丰田、本田、大众那堆老牌子,外观稳重、质量靠谱、“口碑继承”几代人了。这问题就来了,你放眼望去,优点大家都有,买谁都成,消费者其实心理更矛盾——我买这个,是不是亏了?
车市卷到现在,有没有人认真想过,大家图啥?不就是个省心呵护吗?买完开个几年不出问题,唠嗑能吹两句,单位门口停着不丢人。你吉利银河E8把参数卷到极限,消费者能不能买单,其实最后还是要看口碑和体验。那些送的权益、智能配置、长续航在实际用车场景里的作用,能不能真解决问题,能不能让用户感觉“这钱花的值”,这是硬道理。
说实话,这车的“行政座椅”、按摩功能、AR-HUD抬头显示这些配置,你觉得是刚需还是伪需求?一人一个答案。有些人就愿意多花一万块,把按摩和座椅买到极致,说“这叫体验”;有些人说,“实用就行,不用太花里胡哨”。但厂商不能听一方的,得左右逢源,能塞的配置全塞进来,做不到的只好提高分版本、做选配,让消费者琢磨琢磨,点出来你就多加钱。这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火锅店——你要啥全点,价钱能翻一倍,但你点到刚刚好的,也还行。一种资本主义“溢价”心理吧。
回头看这个价格,16.18万的起步,再到16.78万、17.88万一路往上,是不是也在切割不同层次用户?有人就愿意多加一万,为写着“安全辅助驾驶”的那档多付点,说不定以后能省下事故。有人觉得智能够用,反正也不会用极限,能多省点当场外投资。有趣的是,刚需和非刚需的界限,在电车领域变得特别模糊。这一波新能源车的崛起,都是把“想象空间”最大化,用参数和配置去刺激消费,实际体验和口碑往往跑在了参数宣传之后。
市场里的那些看似高大上的参数,其实就在拼个“心理安全感”。你写610公里,隔壁就写620,你做7种配色,别人家就推新款外观。消费者的选择,其实是在一个“看似透明其实雾里看花”的信息环境里被牵引着不断飙高。但车这个东西,说到底,归根到底还是“开得顺心,用得省心,以后卖得不亏”。你天天在参数上较劲,实际用起来发现,高级配色没人用、氛围灯开一次关一年、智能系统两个月不升级就卡顿,最后还是那句老话,真正“值”的东西,永远不是宣传里的那些花里胡哨。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好好想一想:这么多品牌轮番上阵,是不是大家买车其实越来越不知道怎么选了?品牌、续航、配置、价格,各种权益礼包,用户像是在超市货架前挑选薯片,“样子都差不多,哪样才是真的好吃?”这难题厂商解决不了,消费者也难以解决,只能靠时间和真口碑沉淀。就说吉利银河E8,续航牛、参数好,你看它半年销量也就一般,要是真那么有吸引力,销量早该爆了。说明市场不是简单靠堆参数就能赢,还有服务、体验、维修、保值这些后端因素。
最终这车好不好,其实还是得看动心的人多不多,用户用过之后舍不舍得推荐给身边朋友。厂商加大权益,把价格拉低、配置拉高,说穿了也是一种策略,就是怕用户迟疑,怕选小鹏、选比亚迪、选特斯拉的。到头来,大家卷参数、卷配置、卷权益,但真到了用户“入手”的一刻,很多人是被自己“综合考虑”反复推敲出来的“安全牌”所左右。
再问一句,你觉得电动车的未来,是继续卷下去,还是最终有人能凭体验和服务把市场做得更扎实?现在的情况看,短期内只会更卷。要拼钱、拼技术、拼渠道,大家都不服气,都觉得自己能拿下下一个消费者。但谁都明白,最终胜出的,是那种不光参数好、配置足,还能在真用车的时候让用户一句“放心”,愿意给周围人推荐的那种品牌。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和营销时“看起来很厉害”的参数,永远有距离。
所以说,这次吉利银河E8上新长续航版,参数又稳,性价比又高,权益礼品拉满,争的是脸面,但最后是不是把成绩从“一般”变成“逆转”,市场会给答案。买车跟择偶一样,合眼缘,靠谱,经得起时间和生活考验,才是真爱。你说呢?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