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特斯拉的马斯克最近一番中国车企阻挠FSD入华的抱怨,听着真是五味杂陈。这话传出来,那些期盼着特斯拉自动驾驶升级的老车主,心里估计咯噔一下,一边替马圣鸣不平,一边又疑惑:这到底演的哪出戏?其实,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看,可没那么简单,总觉得话里话外,特斯拉这回倒像是被自己惯坏了的脾气。
还记得2019年吗?特斯拉那时候可是雄心勃勃,在国内力推Model 3和Y,不少车主掏了6.4万元加购FSD功能,指望着2020年底就能体验到。谁知道,这一等就是好几年,结果呢,却等来了个消息:新版FSD只适配HW 4.0硬件。这叫什么事儿?感情HW 3.0的老用户,钱花出去了,热情被透支了,到头来被告知连票都跳了,简直像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可心寒。
有人急吼吼地想把服务转到新车上,特斯拉却设了个巧妙的时间点:只有在某个特定区间买新车才允许转移。这时间卡得贼精准,正好是Model Y廉价版和新车发布的前夕。不得不说,这套路玩得,真让人捉摸不透,像是在变相让老用户再掏一次腰包。面对着这样的老用户背刺,你还能指望大家全盘相信那些FSD无法入华的委屈吗?
其实吧,所谓的阻挠,很多时候真不是你想的那样。就拿国内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审批流程来说,那可是明文规定、人人平等的。哪个车企发布新版本辅助驾驶,都得一层层过关斩将,增量审批、向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备案,一步都不能少。就说华为的ADS 4.0吧,阿维塔不也是等到9月底才开始推送OTA升级吗?这哪里是针对特斯拉使绊子,明明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国内汽车安全管理的基本准绳。
再者,数据合规这事儿,特斯拉应该比谁都清楚。国内有严格要求,所有数据都得老老实实存在境内,还必须通过国家网信办的安全审查,才能用本地数据训练模型。哪家公司能例外?包括咱们自己的吉利、华为,它们也得按这规矩办。特斯拉的抱怨里,有个理由是受美国芯片出口限制,无法在国内部署大规模训练集群。这可就有点意思了,难道这不是自家人美国惹的祸吗?难道让国内的企业去解决美国造成的难题,还得感恩戴德?国内厂商们自己琢磨芯片替代,搭建本地训练集群,没听说哪个被美国限制了,就直接原地躺平了。
讲真,特斯拉这些年在国内市场确实受到了娇惯。当初作为首个外商独资车企,落户上海,地皮政策那是相当优惠,可以说半卖半送。消费者呢,更是买账,无论车辆口碑如何,总有大批忠实粉丝愿意埋单。但似乎,这份宠爱反而让它忘了市场生存法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咱们反过来瞧瞧国内车企出海,那才真是风里来雨里去。欧洲征收高额关税,巴西进口关税一度高达35%,国产车要么硬扛,要么去人家地头建厂,以此绕开壁垒。在国外,国产品牌还要撕掉中国车低质的刻板印象,花大钱赞助比赛,过苛刻的碰撞测试,甚至为欧洲狭窄路况改小车型设计,为南美特殊环境优化悬挂空调。这些中国车企,为了一块海外市场,哪个不是把自己打磨到极致?连运车出海,都有自建滚装船队的魄力,一切为了掌控供应链。你说特斯拉呢?光在国内卖个车,新能源补贴、购置税减免一样不少。反观它FSD遇到的所谓障碍,真是没办法解决吗?是缺少那股子解决问题的意愿,还是骨子里就觉得自己该被特殊对待?
FSD的技术本身,尤其是它一直推崇的纯视觉路线,在中国的复杂路况面前,是不是也有先天性的水土不服?高峰期的潮汐车道,公交车、非机动车、行人在路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场面,FSD是更倾向于紧急刹车,而不是我们人类那种灵活走位。所以,对于那些一直在等待FSD的老用户,说不定FSD迟迟不来,倒也给了大家一个完美的想象空间,万一真用了,幻想破灭可就不太美好了。
到头来,与其把问题推给阻挠,不如多问问自己:对得住那些一往无前的忠实粉丝吗?这份拖了六年的期待,这份真金白银换来的信任,似乎被当成了再割一次的引子,这让特斯拉信徒们情何以堪呢?也许,最该做的,是给那些掏了6万多、苦等多年的老车主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而不是将困境甩锅给看不见的对手,毕竟,口碑这东西,没了可就真的没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