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理想MEGA因冷却液防腐不足召回,再往前成都新能源事故里众人砸门却救不出人的画面,两起事-件戳破了一个真相:现在不少“网红新能源车”,把“百公里加速”“续航里程”吹成王牌,却把“安全”落在了身后。
不是说技术革新不对,而是有些新势力把“参数竞赛”玩成了“安全裸奔”。就像有人为了比谁跑得快,拆了汽车的防撞梁减重,却忘了撞车时这根梁是保命的。你看理想MEGA的5C超充、710公里续航够亮眼吧?可冷却液问题一爆,再强的参数也成了笑话。反观比亚迪,当年放弃能赚钱的三元锂,死磕刀片电池,哪怕少了些“长续航”噱头,却换来了针刺测试无明火的安全;一汽-大众ID.4明明能塞更大电池,却坚持用三重防护把电池包裹成“金钟罩”,哪怕被吐槽“加速慢”——这些企业不是不会做参数,是不敢拿车主的命换流量。
消费者总容易被“不服跑个圈”勾住魂,就像买手机只看跑分,忘了汽车是“移动的安全舱”。可你想过吗?3秒加速再爽,刹不住车就是灾难;800公里续航再香,电池漏液就是定时炸弹。那些没写在宣传页上的细节——比如零下196℃的极寒测试、100%自动拧紧的螺丝,才是真能帮你“活着到家”的保障。
有人说“新势力激进才推动行业进步”,也有人说“老车企保守才叫负责任”,你站哪边?如果一款车比同级多100公里续航,却省了热成型钢防护,你会为参数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