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三巨头混战,六万元纯电小车抢年轻人饭碗
说起来今年这国产纯电小车市场,比去年还热闹。前阵子在维修店里蹲了一下午,师傅边修缤果边嘟囔:“现在买个五门的纯电,不比买剁椒鱼头贵多少。”我瞅着那辆刚进厂的海鸥,心里琢磨,这价位段变化真是快得让人跟不上。
就拿比亚迪海鸥来说吧,去年上海展会的时候,我还在朋友圈发了张仰望U9超跑照片,一堆群友调侃“你还是看看那边的小海鸥吧”。谁知道没几天后,比亚迪直接把这款五门小车上市了。305公里和405公里两个续航版本,据说刀片电池用得挺扎实——有个老技师顺嘴一提,说他拆过一次底盘,“线束走得还算规矩,就是快充接口位置有点难找。”
配置方面其实也没啥玄乎,全系四气囊、ESP、标配快充。价格7万多起步,在家用入门级里算够意思了。听销售讲,现在新款荣耀版都降到6.98万,还能选颜色,不过内饰质感还是偏硬朗,有群友吐槽方向盘手感不如星愿细腻。
再说吉利星愿,今年年初出来的A0级新选手。我去试驾时正赶上阴雨天,Flyme Auto系统反应速度蛮灵敏,但导航偶尔卡顿。有一回微信群有人自测神盾电池冬天掉电速度,说“东北零下十度还能顶一天通勤”,但开暖风耗得也凶。
星愿定价也是从6.98万起跳,高配接近10万,全景影像很实用,不过倒是听隔壁邻居抱怨:“那个自动泊车功能容易识别错障碍物,上次差点撞花坛。”销量嘛,这半年据销售吹牛都突破20多万辆了,新手司机喜欢它主要还是因为智能配置丰富,用起来不怕丢面子。
而五菱呢?宏光MINIEV当年就是靠2.88万元杀出血路,我记得县城表哥第一台新能源就是它。他嫌三门太窄,两年后换成缤果系列——5.68万元落地,多出俩门和大屏幕,但续航203公里那款跑长途还是悬。有一次表哥拉着全家去郊区烧烤,中途差点被困高速服务区,他后来直呼“早知道加钱上405公里版本”。
不过缤果销量前两年确实猛,一度月销破两三万辆。但最近半年好像势头慢慢弱下来。据维修店老板讲,现在来保养的小型纯电越来越多都是比亚迪和吉利,“五菱主打便宜,可惜年轻人开始看重配置咯。”
行业八卦传言不少,说长城欧拉又要推新品,还有奇瑞QQ复活计划。我去年在汽配城见过老奇瑞QQ拆件,那塑料壳脆生生的,新版估计不会再那么简陋。据老司机们闲聊,如今国产A0级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只求能开的青年乐时代,“该给安全气囊就给,该装智能屏幕就装”,没人敢省料儿糊弄事儿。
实际体验下来,这些入门纯电虽各有短板,比如低温掉续航、高速噪音大(尤其宏光MINIEV),但日常代步足够。不少年轻用户买回来直接改装轮毂或者贴膜,在县城甚至流行玩灯带氛围灯——群里还有兄弟晒自己DIY座椅加热开关,被技师调侃“小心保险丝烧坏”。
顺便插一句,有朋友问这些车型保养贵不贵,其实除了轮胎、电池外,其余费用并不高。但要注意刹车片磨损,小型纯电普遍轻巧,但城市频繁启停容易导致提前更换。一回碰到一辆二手海鸥进厂修理,因为长期忽略制动液更换导致ABS报警,还以为是电子故障吓坏女司机。
现在看来,无论你预算多少,只要想图方便、省油钱,都能挑到合适的小型新能源。不管是在南方湿冷街道穿梭,还是北方冰雪路面通勤,总归各自都有适应场景。不过如果真遇上下雪结冰,道听途说:宏光MINIEV抓地力一般,要留意别猛踩油门,否则容易原地打滑;而吉利星愿底盘稍微高一点,对付坑洼路面强些,但高速稳定性逊于轿车型号。这种细节只有老司机才懂,不信你问问本地出租师傅,他们天天跟这些小家伙打交道。
至于未来怎么发展,也没人敢拍胸脯保证哪家独大。毕竟中国汽车圈变脸太快,上个月火爆的新秀,下个月可能就被新技术淘汰。“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这是卖车人的口头禅,也是现实写照罢了。有空可以去4S店逛逛,看那些挂着特价标签的新鲜货,也许下一辆属于你的青春座驾就在角落等着报废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来源:汽修技师口述、地区微信群交流、新能源汽车销售随访及2023-2024行业公开数据统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