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车网 原创】
上海车展看什么?
发布了100多台新车的2025上海车展,“车”无疑是最大看点。而在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本届车展,还有一个供应链专区,在这个“舞台”上,“车”背后的一众玩家,同样展示着自己在创新和未来道路上的“聪明大脑”,比如本文的主角——有着涡轮增压器代名词之称的盖瑞特。
本次上海车展,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只代表涡轮增压器的盖瑞特。
两项突破性技术首秀,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已至第三代
4月22日晚间,2025上海车展开幕前夜,盖瑞特在官微做了预告:将携电气化及涡轮增压创新技术亮相。显然,盖瑞特在本次上海车展要展示的既有自家在涡轮增压技术领域的传统优势,也有在电动化时代的最新成果。
电气化方面,盖瑞特此次重点展示了三合一电驱、电动冷却压缩机和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前两项技术均是在中国首次亮相;涡轮增压技术方面,盖瑞特展示了帮助乘用车和商用车实现减排增效的差异化涡轮增压解决方案,以及专为插混与增程车型打造,能显著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混动增压解决方案。
这其中,首次在中国展出的两项电气化突破性技术无疑最引人关注。盖瑞特三合一电驱将高速电机、逆变器和减速器集成于一体,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尺寸和重量减少高达40%。“盖瑞特三合一高速电驱通过高转速提升整个电驱系统的功率密度,我们的产品更小、更轻,功率密度却更高,这一点是其他同类玩家所不具备的。”盖瑞特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越介绍道。
三合一电驱
三合一电驱的尺寸和重量减少高达40%,在商用车领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在4月23日,盖瑞特三合一电驱首秀的当天就很好地得到回答:盖瑞特与中国商用车车桥领军企业汉德车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新一代“电驱动桥”集成解决方案。“盖瑞特三合一电驱节省空间,节省重量,让车辆布局更灵活,同时减少稀有金属用量。与汉德车桥的签约,说明盖瑞特这个技术的价值是被客户认可的,相信未来也会被市场认可。”盖瑞特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表示。虽然产品当下还处于测试阶段,但盖瑞特去年已与中国重汽建立深度意向合作关系,预计2027年搭载这项三合一高速电驱技术的新能源重卡将量产上路。
采用高速离心技术的盖瑞特电动冷却压缩机,拥有高性能、无油、轻量化等优点,能显著提升电池与座舱冷却效率,助力电动汽车实现更高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电动卡车与电动公交的热管理系统,以及高性能电动乘用车的热泵系统。
电动冷却压缩机
此外,盖瑞特还展示了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也是燃料堆尺寸更小、重量更轻的第三代产品,效率和可靠性均为一流,目前已量产。值得一提的是,盖瑞特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由其中国本土团队研发,能全面满足国内外商用车客户需求,已获国内多个行业奖项认可。
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
坚持“两条腿走路”,持续优化与拓展涡轮增压器业务
在新能源浪潮之下,电气化技术更引人关注无可厚非,但以涡轮增压器为业务起点的盖瑞特,并没有减少对自家优势项目的持续投入。“我们不做简单的取舍,我们‘两个’都要。涡轮增压技术非常重要,我们会持续投资以及做更多的研发。”芮博廉告诉记者。
本届车展,盖瑞特展出了多款涡轮增压器产品,覆盖汽油车、柴油车、燃气车、以及轻混、插混(包括增程式)等多种新能源车型。以盖瑞特第五代废气旁通涡轮增压器为例,该产品通过混动专用的新型空气动力学设计,并对轴承和密封系统进行全面优化,显著提升了空气动力学效率和运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匹配混合动力车辆的高效需求,可广泛应用于轻型车的纯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系统。这款产品也是由盖瑞特中国本土团队全程自主开发与制造,是盖瑞特中国技术平台服务全球市场的标杆案例。
第五代废气旁通涡轮增压器
通过盖瑞特展出的几款涡轮增压器产品我们不难看出,可以提升发动机性能、在燃油车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涡轮增压技术,实际上与新能源转型并不冲突,甚至对有些新能源技术路线(比如插电式混动和增程技术等)还有助力作用。“在助力低碳、零碳过程中,多条技术路线的未来发展都需要涡轮增压器,不仅仅是在汽车行业。我们也在不断优化用于各种场景的涡轮增压技术。”芮博廉表示。
目前,盖瑞特每天能生产交付超过5万台涡轮增压器,在全球有超过1.4亿台搭载盖瑞特涡轮增压器的汽车在路上行驶。仅在中国市场,盖瑞特就已交付了3600万台涡轮增压器,并与30余家主流汽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全面覆盖合资品牌与本土品牌。不仅如此,盖瑞特的涡轮增压技术还已成功拓展至发电机、船舶、非道路机械等工业领域。
加码本土研发,从“东方服务东方”到“东方服务世界”
第一商用车网注意到,盖瑞特在本次上海车展展示的几款产品中,有两款来自中国本土研发团队,在中国扎根30年的盖瑞特,正在完成从“东方服务东方”到“东方服务世界”的转变。
“我们在中国很早就开始推进‘东方服务东方’战略,许多时候中国都是我们新技术的起点。五年前我们开始向全球提供一些产品,因为盖瑞特的中国客户已开始引领全球汽车发展。”芮博廉如此诠释盖瑞特从“东方服务东方”到“东方服务世界”的转变。逻辑很简单,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许多前沿技术(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先是在中国诞生、优化再拓展到世界其他地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过程,也就是盖瑞特“东方服务世界”的过程。
“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深化‘东方服务世界’。比如,由中国本土团队开发的盖瑞特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就不仅广受国内客户好评,还被许多国外商用车客户广泛应用。”张越进一步补充道。
“In China for China”,几乎是每一家国际品牌在中国都会喊出的口号,而盖瑞特过去30年的确是这样做的。目前盖瑞特在中国拥有上海和武汉两座工厂,两座创新中心,以及超200名本土研发工程师。“从1994年建立到现在,盖瑞特上海生产基地已实现5倍的产能增长,可持续运营、自动化水平等也都全面提升。过去30年来我们一直不断扩展在中国本土的创新能力。”正如张越所说,2024年底,盖瑞特又在武汉建立了新的零排放技术创新中心,聚焦高速电动车电驱、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以及电动冷却压缩机解决方案等,进一步提升盖瑞特中国在全球研发网络中的重要性,并加速零排放技术向实际应用转型,以更好地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结束语
向新能源转型,是每一家车企以及供应链企业当前都面临的课题。根据第一商用车网的观察,无论是车企还是供应链企业,“All in”新能源的不少,另一些企业则选择“两条腿走路”,布局新能源时也不舍传统业务。盖瑞特在此次战略抉择中,选定了“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
本次上海国际汽车展上,盖瑞特这一战略也得到全方位呈现。在第一商用车网看来,盖瑞特的“双轮驱动”,不仅包括电气化与传统技术“都要有、都要强”,在市场方面,更是要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都得拿下。这样的理解是否准确?市场上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