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泡水车收购引争议:车商称帮止损为何遭车主抵触?

近日,贵州榕江因两次特大洪水成为焦点,大量泡水车的流向引发社会关注。随着洪水退去,外地二手车商闻风而动,涌入榕江收购泡水车,却被当地部分车主指责 “趁火打劫”。车商则辩称,他们的行为是在帮助车主减少损失,避免车辆被低价报废。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自然灾害后市场机制与道德伦理的复杂互动。

榕江泡水车收购引争议:车商称帮止损为何遭车主抵触?-有驾

一、洪水退去后的 “扫货大军”

6 月 24 日凌晨,榕江县城东滨江大道的胡先生车行遭遇灭顶之灾。洪水在半小时内淹没街道,店内 20 辆待售新车全部被淹至车顶,预估损失超 200 万元。由于这些车尚未售出,未购买车损险,胡先生只能通过拍卖公司以原价 20%-30% 的价格打包处理,个人需承担四五十万元损失。

榕江泡水车收购引争议:车商称帮止损为何遭车主抵触?-有驾

与胡先生的无奈形成对比的是,洪水次日就有外地车商满城贴广告收购泡水车。湖南项先生透露,他以 3000 元至 10 万元不等的价格收购了十几辆泡水车,其中一辆 2023 年的奔驰 C260 仅卖 10 万元,转手就通过渠道售出。黑龙江车商于先生则强调,他们主要将车卖给修理厂或精修公司,而非个人,“泡水车处理需要专业技术,普通消费者根本搞不定”。

榕江泡水车收购引争议:车商称帮止损为何遭车主抵触?-有驾

这些车商的收购行为引发当地居民不满。社交平台上,不少视频表达了对车商的抵触情绪,称 “不想把车卖给他们”。在胡先生看来,车商在洪灾后次日就蜂拥而至,“像在伤口上撒盐”。

二、车商的生意经:低价收车与风险转移

榕江泡水车收购引争议:车商称帮止损为何遭车主抵触?-有驾
二手车商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信息差和技术壁垒之上。据央视调查,泡水车维修成本仅为车价 1/10,转售利润可达 20% 以上。车商收购后,可能对中度泡水车进行简单清洗和维修,掩盖锈迹、篡改维修记录,再以 “轻度涉水” 名义出售。更有甚者,将重度泡水车的电池包流入黑市,组装到低价电动车上,留下严重安全隐患。
榕江泡水车收购引争议:车商称帮止损为何遭车主抵触?-有驾

车商们强调,他们的行为客观上帮助了车主。于先生举例称,一辆 2019 款宝马 X3 原车主若选择报废只能获得 3000 元,而他以 8 万多元收购,帮助车主挽回了大部分损失。对于未投保车损险的车主而言,车商的收购确实提供了一个止损选项。

但这种商业模式存在明显风险。北京某检测机构技术总监刘自豪指出,即使表面修复,线束老化、传感器故障等问题仍可能在数月后显现。2023 年遵义曾发生案例:消费者花 12 万元买泡水车,三个月后频繁故障,因无法举证被迫自认倒霉。

三、监管缺失与行业乱象

目前,榕江县政府尚未出台针对泡水车收购的专项监管措施。多地已行动:郑州要求泡水车交易必须公示受损历史,广东严禁严重泡水车入场。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仍存在漏洞。例如,保险公司定损流程缓慢,导致部分车主等不及就低价出售车辆;翻新技术日益隐蔽,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
榕江泡水车收购引争议:车商称帮止损为何遭车主抵触?-有驾

行业协会也在积极行动。河南省二手车流通协会曾发布倡议书,要求车商诚信经营,明确告知车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则严禁旗下会员单位售卖泡水车。但这些倡议缺乏强制力,执行效果有限。

消费者维权面临重重困难。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车商需如实告知车辆泡水历史,但未禁止销售。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需承担举证责任。2024 年大连某案例中,消费者花 46 万元购买泡水车,历经诉讼才获得 “退一赔三” 判决。

四、消费者避坑指南:五步识别泡水车

面对市场乱象,消费者需掌握必要的识别技巧:
  1. 追根溯源查记录:通过 “车 300” 等 APP 查询保险理赔和维修记录,重点核查 2025 年 6 月后贵州地区的保单。

  2. 四个隐蔽位置检查:包括安全带根部、座椅导轨、保险丝盒和备胎舱,这些部位易残留泡水痕迹。

  3. 动态测试揪隐患:反复测试电子系统功能,使用 OBD 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异常数据可能揭示问题。

  4. 合同与检测双保险:在购车合同中明确 “非泡水车” 条款,并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如 “查博士” 等专业平台。

  5. 警惕价格陷阱:低于市场价 30% 以上的车辆需格外谨慎,避免因贪便宜而踩坑。

此外,专家建议优先选择加入诚信联盟的二手车商,如贵州二手车诚信联盟已推行 15 天无理由退货和质保服务。

五、重构灾后车辆处置体系

解决泡水车问题需要多方协作。车商呼吁政府建立泡水车分类处置机制,协调保险公司设立快速定损点,对未投保车辆提供托底收购。专家则建议,应完善泡水车鉴定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车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 “一车一档” 全链条追踪。

对于车主而言,及时报案理赔是关键。自 2020 年车险改革后,车损险已覆盖自然灾害损失,但需注意避免二次启动导致拒赔。若车辆达到全损标准,保险公司会按实际价值赔付,车主应保留好现场证据,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

这场发生在榕江的泡水车收购风波,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生命与金钱的博弈。车商的商业行为既可能成为车主的 “救命稻草”,也可能沦为消费者的 “定时炸弹”。唯有通过完善监管、提升技术、强化行业自律,才能在灾后重建中平衡各方利益,让市场回归诚信本质。正如贵州二手车诚信联盟的倡议:“每一辆二手车都应承载信任,而非风险。”

#热点观察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