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今年假期高速上最靓丽的风景线,不是堵车本身,而是在快车道上以80公里时速悠然自得,仿佛入定修仙的新能源爹们。后面的油车兄弟们喇叭按到冒烟,远光灯闪成迪斯科,人家自巍然不动,突出一个“他强由他强,我开我的慢车郎”。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驾驶习惯问题了,这简直是一场盛大的、充满了行为艺术感的社会实验,实验主题就叫:看看谁先疯。
很多朋友想不通,新能源车在城里不是龙吗?红绿灯起步一骑绝尘,安静丝滑得像块德芙,怎么一上高速就变成了移动路障,不,是移动的结界。
原因很简单,不装了,摊牌了。车企发布会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官方续航500公里”,是个什么东西?那是“压缩毛巾”。在实验室恒温恒湿无风无雨的理想国里,它确实能膨胀出那么大。可一旦你把它扔进高速公路这个真实的人间炼狱,风阻、胎压、空调、载重,随便一个嘴巴子抽过来,这毛巾就瞬间缩水,直接给你打个骨折。特别是速度一过100,那电量掉的,比我的头发还快,三体人看了都觉得这科技树点歪了。
于是,一场名为“高速求生”的黑暗森林法则,正式上演。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油门已经不是油门,那是生命倒计时的加速键。每深踩一脚,续航里程就嗷嗷往下掉,仪表盘上的数字不是公里数,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你能怎么办?你只能选择最原始、最无奈,也最“掀桌子”的办法:降速。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我宁愿在快车道上被人骂,也绝不能在荒郊野岭抱着方向盘哭。这就叫发疯式自保。
你以为开慢车就安全了?“十次事故九次快”这话是没错,但它有个前提,是在一个相对正常的速度区间里。当所有人都以120公里的时速进行星际穿越的时候,你一辆车以80公里的速度在进行光合作用,这40公里的时速差是什么概念?这是异次元的距离。后车司机大脑CPU得瞬间过载,他得判断你到底是真慢还是假慢,是车坏了还是人坏了。等他反应过来,可能已经亲上你的后保险杠了。
这种龟速行驶,直接把高速公路这个有序系统,给干成了一个混沌系统。它逼得后车不得不频繁变道,像一条条受惊的泥鳅,在车流里疯狂扭动。整个交通的确定性被瞬间摧毁,事故风险不是加法,是乘法。这哪是开车,这是在玩现实版的弹幕游戏,而且你还不知道弹幕从哪来。
我作为一个也开过几年特斯拉的中年人,我太懂这种感觉了。那不是焦虑,那是一种“电量恐慌症”。你所有的出行规划,都必须围绕着“赛博奶瓶”也就是充电桩来展开。节假日的服务区,找个充电桩比找对象还难。四个桩位,二十辆车排队,每个哥们都恨不得把充电枪焊在自己车上。你看着前面的人慢悠悠地充着,自己车里老婆孩子嗷嗷待哺,那种感觉,真的会让你怀疑人生,怀疑科技,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不买辆带任意门的奔驰。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会为它的一切不合理去找补,告诉自己这是为了环保,这是未来。但当你在高速上被续航支配,在服务区被人支配时,所有的信仰都会在那一刻崩塌。这他妈的简直就是个死循环!
所以现在各地交管部门出动无人机,在天上喊话,让龟速车提速。这有用吗?有,但用处不大。你解决了表演者,但没拆掉舞台。只要续航焦虑这个心魔还在,只要充电桩还是稀缺资源,这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就会一直演下去。
写到这我突然发现,把开车比喻成修仙,好像有点中二,但你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渡劫吗?续航里程是你的“修为”,高速公路是你的“劫数”,服务区的充电桩就是那几百年一遇的“天材地宝”,能不能抢到全看缘分。
所以,这事的终极解法是什么?是等电池技术突破?等充电桩铺满全国?是,是是是,这些都是正确而无用的废话。我觉得,终极解法可能更犬儒一点。
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让车变快,也不是让桩变多。而是我们所有人,都从内心深处承认一个现实:开任何车在节假日上高速,本质上都是一种修行,甚至是一种赎罪。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得接受它的荒诞。别去怪那个在快车道上开80的兄弟,他可能真的只是想活着到下一个服务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大,加大,再加大自己的耐心。
或者,干脆别出门了。真的,躺在家里刷手机,不香吗?非要去给高速添堵,去抢那个根本不够用的赛博奶瓶,就问你怕不怕?反正我是怕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