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8万的定价,理想到底憋了什么招?720km的续航到底虚不虚?

23.98万的理想纯电,终于把"用户痛点"焊死在车上了

9月26日,理想汽车甩出一招——全新纯电SUV理想i6定价23.98万起(限时优惠价),把"20-25万纯电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要知道,之前理想靠增程式SUV圈粉无数,但纯电领域一直被吐槽"雷声大雨点小"。这次i6一上市,评论区热闹:"这才是理想该搞的纯电!""20多万买720km续航+800V快充,还要啥自行车?"

23.98万的定价,理想到底憋了什么招?720km的续航到底虚不虚?-有驾

为啥大家这么激动?

往小了说,是理想补上了自己的纯电短板;往大了说,可能是20-25万纯电市场终于有了个"不玩虚的"选手。今天咱们就扒扒,这台i6凭啥敢说"才是理想纯电该有的样子"。

23.98万的定价,理想到底憋了什么"反杀"招?

理想i6最炸的不是配置表,是定价。

官方正式售价24.98万,但首销期给出23.98万的限时优惠价,还送双腔空气悬架、压缩机冷暖箱、静音电吸门,这三样加起来价值3万5。要知道,同级别竞品里,小鹏P7i入门价20.89万看着便宜,但要上高续航高配置版本得往28万以上走。比亚迪汉EV虽然入门价17.98万,可那是506km续航的乞丐版,真要对标i6的720km续航和智驾配置,得看23.58万的顶配。

特斯拉Model Y倒是名气大,可26.4万的起售价摆在那儿,还没理想i6的空间大。理想这波操作,相当于用增程式赚来的利润,在纯电市场打了个"降维攻击"。

这事儿往深了看,理想其实憋了两年的劲。2023年到2024年,理想L系列卖得火热,理想ONE的余温还在,L6、L7、L8、L9这几台增程SUV,月销加起来能破4万台,每台车净赚好几万,钱袋子鼓得很。有了这笔钱,理想就能在纯电技术上砸钱不眨眼——800V平台研发投入几十亿,5C电池和宁德时代、欣旺达深度绑定,自研电池包把成本压下来。理想手里有百万级增程用户的痛点数据:充电慢、续航虚、冬天掉电快,这些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教训。

23.98万的定价,理想到底憋了什么招?720km的续航到底虚不虚?-有驾

现在i6把这些问题一口气解决,定价还比竞品低1万多,这不是良心发现,是"用增程赚的钱+用户骂出来的需求",共同催生了这台车。

还有个细节特别能说明理想的决心。i6上市5分钟,大定就破了1万台,这速度连理想自己可能都没想到。

为啥这么猛?

因为理想学精了,这次没玩"期货"那套,发布会第二天就开始交付,展车试驾车早就铺到店里了。用户一看实车,一试驾,再一算账——23.98万买个轴距3米的五座SUV,续航720km,10分钟充500公里,还标配AD Max智驾且永久免费,这不比那些"PPT造车"的靠谱多了?理想这波,不是发力,是憋了两年的"反杀"招终于出手了。

800V平台+720km续航,是噱头还是真能治"续航焦虑"?

聊i6的核心,绕不开它的"800V高压平台+5C超充"这套组合拳。

这词听着玄乎,其实很好懂——就是给车装了个"超级快充+低能耗"的血管系统。传统400V平台的电动车,充电功率卡在150kW左右,从30%充到80%得半小时,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能让人急死。理想i6的800V平台配合超充桩,充电功率能冲到500kW,官方数据是10分钟补能500km,15分钟从10%充到95%。

这啥概念?

23.98万的定价,理想到底憋了什么招?720km的续航到底虚不虚?-有驾

喝杯咖啡上个厕所的功夫,就能把电量怼满,补能速度已经接近加油了。

800V平台不光充得快,还能降低电流损耗。电压高了,相同功率下电流就小,电池发热少,能量损耗自然就低。理想给i6配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内阻只有0.36毫欧,这数据在行业里属于顶尖水平。别看磷酸铁锂在低温下容易"歇菜",但理想通过热管理系统,能把低温续航保持率做到70,比普通三元锂电池还强。

这意味着冬天在东北跑高速,720km的续航打个7折也有500km,覆盖大部分长途场景是没问题的。

那720km的续航到底虚不虚?

这事儿得分两面看。CLTC工况下,i6后驱版能跑720km,四驱版因为多了个电机,续航是660km。但CLTC这标准大家都知道,是在实验室里匀速跑出来的,实际上路肯定要打折扣。按照经验,高速120km/h跑,能打个7折就不错了,也就是500km左右。冬天再打个8折,也有400km,日常通勤和周末出游基本够用。

理想这次学聪明了,没像某些品牌那样吹"1000km续航",而是老老实实给出720km的CLTC数据,反倒让人觉得靠谱。毕竟用户要的不是纸面数据好看,是真实场景下能跑多远。

还有个问题很多人担心:超充桩普及了吗?

现在下单,以后找不着桩咋办?

这事儿理想早有准备。截至2025年6月,理想自建的超充站已经突破3300座,5C超充桩1500多根,4C超充桩7000多根,覆盖90的国家级高速主线和90的四线及以上城市核心城区。这密度在国内车企里排第一,比特斯拉的超充网络覆盖还广。短期内可能偏远地区还得靠第三方充电桩,但长期看,超充网络只会越来越密。

23.98万的定价,理想到底憋了什么招?720km的续航到底虚不虚?-有驾

理想这波,等于把"续航焦虑"和"充电焦虑"两大痛点,用技术和基建一起解决了。

理想硬刚纯电市场,背后是"用户需求"在倒逼车企进化

为啥说i6是"理想纯电该有的样子"?

因为它戳中了纯电用户最痛的两根刺:充电慢、续航虚。放在两年前,20-25万纯电市场要么是"续航虚标的小车",标着600km实际跑300km的不在少数,要么是"配置拉胯的油改电",内饰还停留在十年前的塑料感。用户骂归骂,车企却觉得"反正有人买",反正能卖一台是一台。

这种心态养成了行业的坏毛病——PPT发布会搞得天花乱坠,实车交付半年起步,交付了还一堆问题,续航打对折,充电桩找不着,售后跑路。

理想i6的出现,相当于给这些车企"上了一课":用户不是不愿意为纯电买单,是不愿意为"假需求"买单。当一台车既能做到720km真实续航、10分钟充500km,又能保持理想一贯的大空间(轴距3米)、舒适座椅(五座全加热通风、前排带按摩),智驾系统AD Max还全系标配且永久免费,价格还比竞品低1万多,凭什么不火?发布会后5分钟,大定破万,这数据比很多品牌一个月的销量还高。

这说明啥?

23.98万的定价,理想到底憋了什么招?720km的续航到底虚不虚?-有驾

说明用户心里有杆秤,谁是真材实料,谁是PPT画饼,一试便知。

往深层看,这是"用户主导型车企"的胜利。理想用增程式摸透了家庭用户的痛点——空间要大、续航要长、充电要快、智驾要好,现在把这套逻辑复制到纯电,自然能打击。反观某些品牌,要么玩"科技堆砌",车里塞三块屏幕、四个音响、五种氛围灯,结果续航拉胯;要么玩"性价比陷阱",入门价看着便宜,真要配齐功能得加好几万选装。

理想i6这种"标配拉满、价格透明"的打法,反倒让用户觉得实在。这不是说理想有多伟大,而是市场竞争到这份上,不玩虚的才能活下去。

还有个趋势值得注意:纯电市场的"军备竞赛"已经从拼续航,转向拼补能速度了。以前大家比谁续航长,1000km、1200km往上堆,结果电池越来越重,成本越来越高,用户还是焦虑。现在理想、小鹏、蔚来都在推5C超充,华为、比亚迪也在跟进,补能10分钟成了新标准。

这背后的逻辑是:与其让用户背着一块大电池跑一周,不如给他一个10分钟充满的理由。理想i6把这逻辑玩明白了,所以才敢定价23.98万起。这波操作,不是价格战,是"价值战"。

网友吵翻了:"这价格,会不会挤死竞品?""值得冲吗?"

i6上市后,社交平台上的讨论热度炸了。

有奶爸用户算账:"23.98万买理想,空间、续航、充电都有,还要啥比亚迪汉?

但就是不知道底盘调校咋样,理想一直走舒适路线,会不会开着肉?"

23.98万的定价,理想到底憋了什么招?720km的续航到底虚不虚?-有驾

这担心不是没道理,i6用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还可选装双腔空气悬架和CDC减振器,调校确实偏舒适取向。理想的定位就是"家庭第三生活空间",不是给你飙车用的,是让一家老小坐着舒服的。如果你更在意操控感,想要那种"人车合一"的驾驶乐趣,那比亚迪汉EV的运动调校可能更对胃口。

但要说家用,i6的3米轴距、五座布局、全车静音设计,确实比汉EV更适合带娃出游。

还有数码爱好者盯上了800V平台:"听着挺牛,但超充桩普及了吗?

现在下单一时爽,以后充电找不着桩咋办?"

这问题确实是纯电车主的共同焦虑。理想官方数据是,截至2025年6月底,自建超充站3300多座,覆盖主要高速和一二线城市,到年底要覆盖90的国家级高速和70的地级市。这密度在国内车企里算第一梯队了。但实话实说,三四线城市和偏远地区,超充桩还是稀缺资源。

短期内,i6用户可能得靠理想甄选的第三方200kW以上充电站凑合,长期看,随着超充网络铺开,这问题会逐步解决。如果你现在就住在超充站覆盖的城市,那下单没啥顾虑;如果你在十八线小县城,建议再等等看充电网络的建设进度。

"等等党"最关心的问题来了:"会不会买了就降价?

现在入手划算吗?"

理想的定价策略向来稳,从理想ONE到L系列,很少搞降价那套。i6作为纯电平台首款车,23.98万的首销价已经比预售传闻的25万低了1万多,还送价值3万5的选装包,这性价比已经拉满了。短期内大幅降价的概率很低,除非市场竞争激烈到理想扛不住,但看现在的订单量,上市5分钟破万台,这热度不像会降价的样子。

更何况,首销权益只到10月31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如果你本来就在看20-25万纯电SUV,i6现在的价格确实是个冲的时机。

23.98万的i6,不是"卷价格",是"重新定义标准"

理想i6的意义,远不止多卖几台车。

它证明了:纯电车可以不用靠"堆屏幕""玩概念"博眼球,把用户最在意的续航、充电、空间做到位,再加上合理定价,就能赢。以前总有人说"国产纯电内卷没底线",现在看来,良性的内卷是把行业门槛抬高,让用户受益。i6这波,算是给20-25万纯电市场立了个"及格线"——以后谁再卖"虚标续航+塑料内饰"的车,用户都不带正眼瞧的。

理想这次能成,靠的是三年研发投入300多亿砸出来的技术底子,靠的是增程式积累的百万用户口碑,更靠的是"用户需求"这四个字。当竞品还在纠结要不要标配智驾、要不要降价的时候,理想已经把AD Max永久免费、把首销权益拉满、把交付时间压到发布会第二天了。这种执行力,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憋了两年的反杀招"一次性打出来的。

至于理想?

刚把纯电的"入场券"攥热乎,接下来估计还有大招。i8卖得不温不火,i6要是能月销破万,那理想的纯电战略就算跑通了。毕竟,能把用户需求翻译成产品的车企,从来不怕没故事讲。

只不过这次的故事,不是PPT上的画饼,是实实在在开到街上的车。23.98万的i6,可能就是理想纯电"翻身仗"的第一枪。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