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5丢冠!普拉多第8,仰望U8第18

硬派越野半年战报

2025年上半年国内硬派越野市场销量榜单揭晓,坦克品牌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格局悄然生变。25款上榜车型中,8款销量破万,坦克独占4席,其主力车型坦克300以27373辆登顶,豹5以27119辆紧随其后,差距不足三百辆,竞争白热化。北京越野BJ40跻身前五,普拉多重返万辆俱乐部,而仰望U8仅售759辆,市场遇冷。曾经被视为国产豪华越野标杆的百万级U8,如今深陷销量泥潭,高端越野的消费逻辑正在重构

豹5丢冠!普拉多第8,仰望U8第18-有驾

这一榜单背后,是新能源转型与用户需求升级的双重博弈。传统燃油越野仍在坚守,但插电混动与增程技术已成主流趋势。坦克500新能源销量突破2万辆,证明动力与续航的平衡点已被找到。北京越野推出BJ40增程版,精准切入城市通勤与野外穿越的交叉需求,月均销量稳步爬升。反观福特烈马,尽管海外口碑强劲,但4041辆的销量暴露其对中国路况与用户偏好的误判,水土不服成为跨国车企的普遍困境

坦克霸权与新势力突围

豹5丢冠!普拉多第8,仰望U8第18-有驾

坦克300能重回榜首,靠的不只是情怀。我在西北戈壁试驾过这台车,砂石路上的循迹表现、低速四驱的脱困能力,甚至空调出风口的设计角度,都透着一股“老炮儿”式的执拗。它不像某些新势力那样堆屏幕、讲算法,而是把每一分成本砸在底盘和传动系统上。这种务实哲学,恰好契合了硬派越野用户“少说多做”的价值观。一位银川的越野老炮儿跟我说:“买坦克,图的是半夜在阿拉善抛锚了,路边修车铺拿扳手敲两下就能走。”

可豹5的逼近,真不是闹着玩的。深圳的朋友开了一台豹5跑川藏线,发朋友圈说“纯电模式悄无声息爬坡,油电切换毫无顿挫”。这背后是比亚迪DM-o混动架构的成熟,让城市驾驶平顺性与野外续航达成罕见平衡。更关键的是,豹5的智能化配置比如透明底盘、自动蠕行模式对年轻用户形成降维打击。传统越野讲究“人驯车”,而豹5在尝试“车懂人”。这种理念冲突,正撕裂着硬派越野的价值共识

豹5丢冠!普拉多第8,仰望U8第18-有驾

高端市场的冷思考

仰望U8的落寞,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绝世高手跌落神坛。百万元售价,原地掉头、应急浮水,技术不可谓不惊艳。可我在杭州做用户访谈时发现,真正掏钱的人少之又少。一位潜在买家坦言:“我能买两台坦克500加一辆房车,为什么要为‘浮水功能’多付60万?”这番话扎心却真实。越野的本质是抵达,而非表演。当一项功能十年用不了一次,再炫技也难逃“技术过剩”的质疑。

豹5丢冠!普拉多第8,仰望U8第18-有驾

相比之下,普拉多的回归显得格外沉稳。一汽丰田没有盲目堆料,而是恢复了非承载式车身+机械式四驱的传统架构,用可靠性重新赢得老用户信任。我在川西康定碰到一支车队,清一色挂着“Land Cruiser”标牌,司机们笑着说:“这车坏在路边,藏民用酥油都能修好。”这种极致的可维护性,恰是高端越野的隐形门槛。反观某些新势力,软件升级一次就可能导致整车趴窝,电子化与机械可靠性的矛盾日益凸显

格局裂变进行时

212 T01月均销量不足1400台,哈弗H9勉强过五千,说明老牌玩家若不革新,迟早被边缘化。北京越野能靠BJ40增程版杀入前十,秘诀在于摸清了京津冀用户的周末露营刚需既能进五环,又能翻野山。这种“城野两栖”定位,正在成为硬派越野的新赛道。而福特烈马的折戟,则印证了“全球车”策略的局限。美国平原上的猛兽,到了云贵高原的发卡弯,未必灵光。

行业老话说:“越野车的终极考验不是攀岩,而是时间。”技术会迭代,配置会过时,唯有对复杂环境的适应力才是永恒。如今的硬派越野市场,已从单一性能比拼转向场景化生态竞争。谁能把用户从城市通勤、亲子露营到极限穿越的全链条需求串起来,谁才能真正立于不败。这场变革不会停歇,真正的越野精神,永远属于那些敢于在荒野中重新定义边界的探索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