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亏四千万,白天揽客夜间配送,公交车还能坚持多久面临关闭潮

目前,全国不少城市的公交公司都遇上了乘客越来越少的问题,从2015年起,城市公交的客流就不再上涨,反而是以每年大概减少2.8%的速度逐步下降。

到了2022年,公交客运总量已经不到2014年高峰的一半,许多城市的公交车白天还在拉乘客,到了晚上却改成送快递和外卖,靠这招来弥补运力闲置带来的收入不足。

有的公交公司一年亏得差不多几千万,有的甚至连司机的工资和车辆的维护费用都成了负担。

要是这样发展下去,公交车还能坚持多久啊?

年亏四千万,白天揽客夜间配送,公交车还能坚持多久面临关闭潮-有驾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全国公共交通的总客运量出了大变化,这可不是说哪个城市管理有问题嘿,而是一种普遍的走向。

现在老百姓出门的方式变得飞快,各种选择都出来了,比如私人轿车、共享单车、网约车、地铁啥的,导致一些线路上的公交车吸引力明显不如以前了。

尤其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地铁网越铺越大,覆盖的区域也更多,出行变得十分方便,这简直把传统公交车比了个底朝天。

还得说,随着共享单车进场,很多人“最后一公里”的困扰终于得到了解决,出行选择也变得更加多元,多少让人对公交车的依赖减轻了不少。

收入一掉,这下运营压力就跟着来了,公交公司的应对车队维护、人工费涨、油价高涨这些难题,亏损也成了家常便饭。

年亏四千万,白天揽客夜间配送,公交车还能坚持多久面临关闭潮-有驾

在这种情形下,不少公交企业试图转变思路,比如利用夜里车辆空闲时段送快递,把公交车变身成临时的物流运输工具。

虽然感觉有点突兀,但不得不提,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力浪费的问题,还帮企业多挣了一点外快。

其实,这种玩法在国外也不算新鲜。在一些欧洲城市里,公共交通工具下班之后的空闲时间,就被用来做物流配送,甚至还搞移动广告。他们觉得这样一来,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提上去了,也算是多开了点“发财门”。

话说回来,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车到底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年亏四千万,白天揽客夜间配送,公交车还能坚持多久面临关闭潮-有驾

这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节奏快了不少,新建了许多新城区,大家住得离市中心越来越远了。不过,交通状况改善得也快,过去只能靠公交来回,现在很多人都能自己开车了。

这段时间,很多城市的网约车价格基本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加上拼车和顺风车的兴起,大家的出行选择变得更多了。

公交车因为票价实在便宜,优势还是挺明显的,可是在人们花费时间这块,却越来越难和其它出行方式拼得过。

有些公交线路因为客流不再旺盛,不得不减少班次,甚至直接停运,结果乘客又变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国内公交行业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很多城市的财政补贴已经成为公交企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一些亏损严重的线路上,政府依然提供补贴坚持运营,主要也是为了保障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

年亏四千万,白天揽客夜间配送,公交车还能坚持多久面临关闭潮-有驾

可这 teir点子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财政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公交公司要想维持正常运营,只能努力开拓多样的收入渠道,这也解释了为何会出现公交车送快递、开展夜间物流这些做法。

除了在运营方式上做文章,公交的服务感受也在悄然改变,比如引入新能源公交车、调整调度和线路布局,还尝试用科技手段来提速提效。

国家推动绿色出行和“双碳”目标的步伐越来越快,新能源公交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这一变化不仅节省了燃油成本,还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有人担心公交行业会被市场逐渐取代,事实上,在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公交还是相当关键的基础交通工具。地铁虽然快,但投入和运营成本都不低,覆盖的范围也有限。

年亏四千万,白天揽客夜间配送,公交车还能坚持多久面临关闭潮-有驾

没得说,公交在短途和中低密度地区依然非常有用,特别是对老年人、学生以及收入不高的人群来说,公交是最稳妥、花费最少的出行方式。

由此看来,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的公交行业不光是减少亏损那么简单,更应该重新调整定位,挖掘适合新出行格局的生存之道,找到自己的新出路。

这样一来,转型的过程中,可能会多走几步跨界合作的路子,比如和电商配送、社区服务、智慧交通啥的结合,甚至未来公交车有可能变成一个多用途的移动平台,不光能载人,还能承担更多社会服务的责任。

要搞明白这一点,重点就在于提升每辆车的使用率,避免让车辆在空跑的状态下白白浪费资源。

在九十年代的那些年里,许多城市的公交乘客数量曾被摩托车和自行车的增长冲击得有些动摇,但随着城市管理措施的加强以及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公交系统又逐渐走稳了。

年亏四千万,白天揽客夜间配送,公交车还能坚持多久面临关闭潮-有驾

现在的中国公交行业的转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关键在于能不能在新的环境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

如此一来,公交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推动力,从纯粹的客运工具,蜕变成多元化发展的平台。

客流减少这个事儿确实存在,但也别忘了,公交不会就此退出舞台,它依然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