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终究加入Momenta智驾阵营,与华为的合作不过是虚张声势

记得去年宝马和华为高调宣布要“甜蜜合作2.0”吗? 当时感觉传统巨头和中国科技巨头要联手搞大事了。

那场面,锣鼓喧天,宝马中国的大老板高翔亲自站台,把合作说成是在智能电动新时代的重要本土化动作。

宝马终究加入Momenta智驾阵营,与华为的合作不过是虚张声势-有驾

但说实话,这事儿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宝马在被中国新势力狂揍后,情急之下抛出的一颗“烟雾弹”。

为啥说是烟雾弹? 因为就在宝马和华为秀恩爱的同时,它的老对手奥迪,已经把和华为联合开发的乾崑智驾ADS装进了新车开卖了。

宝马2024年在中国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新车交出去的量比前一年直接少了13.4%。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问题出在哪? 现在的买家变了。

看人蔚来ES8的车主,天天晒那个会转头的智能助手NOMI;

开问界M9的老板,动不动就秀自己的车能在市区里自己开;

比亚迪的混动,跑一百公里油电加一块才不到4个油;

小鹏的自动辅助驾驶,居然在中国243个城市都能用...

宝马引以为傲的“开起来爽”,在这些新玩意儿面前,好像没那么香了。

宝马引以为豪的iDrive 8.0车机,看着是挺精致,像个德国工艺品。

宝马终究加入Momenta智驾阵营,与华为的合作不过是虚张声势-有驾

但拿它跟华为鸿蒙座舱那种手机、车机、智能家居无缝连的感觉比;

或者跟小鹏那种不用动手、全靠嘴说的全场景语音比;

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感觉像是隔了辈儿。

更让宝马头疼的是,他们原来的金主爸爸——那群有钱买豪华车的人,现在好多都变成了华为粉丝。

用华为Mate60系列的,一大半是30到45岁的新中产。

这批人,恰恰也是现在最愿意尝鲜、最舍得花钱买智能电动车的核心人群。

所以宝马找华为合作,真的有用吗? 他们第一步走的,是2024年先落地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鸿蒙数字钥匙。

这玩意儿确实挺方便,拿着华为手机靠近车就能解锁,不用掏实体钥匙。

实测数据表明,用了这个数字钥匙的华为手机用户,每天跟车机“腻歪”的时间居然多了47%。

说白了,就是用户黏性变高了,一点点培养习惯,总比硬塞给用户一堆用不上的功能强。

他们还计划在2026年把华为的HiCar智能座舱也装上车。

你想想,当奔驰还在吭哧吭哧调它的MBUX系统怎么适配腾讯的小程序时;

宝马这边已经可以通过鸿蒙系统,搞出手机导航无缝流转到车机、到家前智能空调自动启动的场景了。

但宝马真的敢把核心的“大脑”——自动驾驶的命脉,全交给华为吗? 别傻了。

人家奥迪那边,和华为合作的高阶智驾已经真装上实车在路上了,那套用双激光雷达的方案。

测试效果很猛,在主动刹车避免碰撞的关键测试中,比宝马现有的系统出错的概率低了整整73%!

这时候,宝马突然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选了Momenta这家中国公司,作为自己智能驾驶的核心供应商。

宝马终究加入Momenta智驾阵营,与华为的合作不过是虚张声势-有驾

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好像前面跟华为热乎的劲头,一下子被浇了盆冷水。

为什么是Momenta? 人家手里攥着厉害的“核武器”——端到端大模型。

这种技术在欧洲权威的ADAC自动驾驶测试里表现突出,在高速公路上每跑1000公里,才需要人动手干预0.3次。

宝马自己搞的系统呢? 是0.8次。 差距一目了然。

这还不是纸上谈兵。 宝马的工程师实际测试时发现,用Momenta这套方案;

跟他们宝马自家的“驾控超级大脑”(控制车辆开起来感觉的核心软件)配合起来干活。

效果出奇的好,效率比他们原来预想的还要高出15%。

这对宝马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说明找Momenta真没找错人。

所以你看,宝马其实在玩一种很聪明的“两手抓”。

对于车载屏幕里用的软件、功能这些能看到摸着的表层东西,它放低了身段,积极拥抱像华为这样的中国本土生态。

因为它很清楚,在中国卖车,就必须接地气。

但对于藏在车子里面、关系到“车子能不能自己开得好、开得安全”的核心“大脑”(自动驾驶技术),它死也要攥在自己手里。

为此,宝马在车子的电子电气结构上也下了大功夫。

他们下一代新车的中央计算架构,把原来车里分散的12个控制“小脑”;

精简到了只剩4个,它们之间“聊天”的带宽还翻倍提升到1Gbps(每秒10亿位)。

这相当于把房子的地基和管道预先铺好铺宽;

以后想升级任何智能功能,比如远程更新车机或者更高级的自动驾驶,空间都巨大。

他们甚至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展示了能跟红绿灯“对话”、知道前方路况的V2X量产车型。

这说明宝马的野心远不止一辆车聪明;

而是想建一个车、路、云三者协同联动的智能网络,这在很多车企还在埋头搞单车智能的时候,思路是超前的。

宝马终究加入Momenta智驾阵营,与华为的合作不过是虚张声势-有驾

要搞这些大动作,烧钱是必须的。 宝马也是真豁得出去。

2024年,它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之前一年猛增了27%!

这些钱,有38%砸在电动化技术(比如电池、充电);

还有29%,几乎是三分之一,都坚定不移地投给了自动驾驶领域。

钱没白花。 新一代宝马电动车的充电速度提快了40%,跑一百公里耗电量降到了12.8度电左右。

这些数据,已经快追上电动车鼻祖特斯拉Model Y的顶尖水平了。

在技术专利上,宝马也很会动脑子。

你看它在申请和布局的智能驾驶相关专利;

里头有37%都跟“人开一半,车开一半”(人机共驾)的场景密切相关。

这就是宝马的精髓:再怎么智能化,也不能丢掉“开宝马”那种人车合一的驾驶乐趣。

它想用数字化的方式,把这份操控的爽快感延续下去。

所以,把宝马最近的这些动作串起来看;

它与华为的合作,更像是宝马在巨大市场压力下,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独特口味、快速拿到进入中国智能汽车生态圈的“入场券”。

好比是借了一把华为的“东风”,作为立足点。

它真正压的“重宝”,是在能决定未来高端汽车战争胜负的核心能力——自动驾驶上。

宝马选择了Momenta这家中国本土的技术伙伴联手搞深度开发。

这种方式,能让宝马深度参与其中,把自己调了上百年的车辆操控秘诀(那些悬架调校、转向手感之类的“Know-how”);

转化成训练自动驾驶AI的宝贵数据。

相比之下,同一阵营的奔驰还在忙着造大屏(EQS那个超宽屏);

奥迪还在玩灯(A6 e-tron的灯光秀)。

宝马这边已经在玩真的:电动化方面,它能做到燃油车和电车在一套架构下和谐共存(CLAR平台);

智能化方面,它深谙“技术换市场”的门道,借中国供应链的力快速迭代;

在用户体验上,它死死咬住“开宝马”的驾驶乐趣不松口。

宝马这一套组合拳,为它在智能电动化这个大变局的时代;

摸索出了一条属于传统豪华品牌的求生和突围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