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测试,让“懂车帝”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场面颇有些荒诞——原本旨在提升行业标准的测试,摇身一变仿佛成了洪水猛兽,将一众品牌搅得鸡飞狗跳。要了解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很简单:任何产品的公开测试,之所以会引来轩然大波,无非是戳破了部分产品的遮羞布。那些本不合格的、不达标的东西,被毫不留情地晾在了阳光下。就像年年“315”晚会揭黑一样,那一夜很难熬的不是消费者,而是心里有鬼的商家。
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测试机构自身是否公正、是否权威?对驾驶辅助等技术的评测,国内一直缺乏像样而全面的权威力量。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间测评机构,补齐了这一块短板。公正中立的第三方原本理应是消费者的守夜人、车企的清醒剂。只要测试本身专业、透明,就算初衷各异,也都能在阳光下良性竞争,从而倒逼车企用心造,好产品自会脱颖而出,差产品自然知耻而后勇。
可可惜的是,现实离理想总有十万八千里。当民间机构动了部分品牌的奶酪,负面声音便潮水般涌来。有人质疑其测试标准偏颇,有人怀疑其背后目的不纯,阴谋论甚嚣尘上,脏水说泼就泼。这一幕,正契合了我们的企业行为学精髓:枪打出头鸟,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先堵悠悠之口。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远比解决问题本身轻松快捷。于是,类似懂车帝这样的测评平台,很快就成为靶子。从一开始的鼓掌欢迎,到后来的群起而攻,一切来得之快、变得之彻底,颇具中国特色。
可问题来了,难道民间测试机构的存在价值就是做动物园“车评人”?躲躲闪闪,避重就轻,端着狗粮办事?他们成天绕着核心问题打太极,消费者难道还乐见其成?但如今的网络环境,说实话的平台已经稀有,说真话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因为对今天来说,说实话的成本太高了。遭质疑、被泼污水、被冷处理、甚至被彻底消声,几乎是互联网大V的家常便饭。
更黑色幽默的是,眼下还能看到这些测评,几乎是一种“彩蛋”。等哪天你突然发现,这些专业测评“蒸发”了,别以为是某项技术攻克了、企业自发良心发现了,更有可能是那些提意见的人先被攻克了。就像掩耳盗铃那样,问题不是消失了,而是被悄无声息地掩盖了。
回头看看,这一切不是滑稽,而是冗长黑暗现实的缩影。国内对于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准的监督体系,长期缺位;民间测评自带江湖气息,易受攻击,却又是难得的清流。不公平的环境让说真话的人步步惊心,扼杀批评的欲望却成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共同目标。反观消费者,明明最有资格发声,却往往在舆论风暴中沦为沉默的大多数。不敢相信官方“自卖自夸”,又怜悯测试机构被围殴,干脆把怀疑变成习惯,得过且过,任凭洗脑广告一遍一遍轰炸。
其实,道理都懂。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公开、透明的第三方测试,需要尖锐甚至有些刺眼的负面反馈,更离不开一批能坚持讲真话的人。可这些,恰恰是最稀缺的。每一个封口,每一次围剿,都是对行业进步的小小阻碍,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无情戏谑。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仅存的批评者和敢于揭短的测评平台。他们表面上可能让行业尴尬无比,但对长远来说,是最忠诚的搅局者。等到所有谎言都变成日常,没人记得真话长什么模样的时候,我们才会后悔,曾经有过那么几个人,愿意在风口浪尖上大声说话。到那时,想要再等待一个“懂车帝”,可能比等一个良心企业还要难。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