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手治车圈内卷!比亚迪等巨头被约谈,60天账期新政落地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中央出手治车圈内卷!比亚迪等巨头被约谈,60天账期新政落地-有驾

会议室里,中央指导组与车企高管相对而坐,墙上钟表指针划过7月17日下午——这场看似普通的调研座谈,正在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规则。

“要清醒认识到,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容易反复,要久久为功、持续整治。”中央第四指导组组长车俊的声音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议室里回荡。7月17日下午,一场聚焦“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的专项调研正在展开,北汽、比亚迪等企业高管神情专注地记录着讲话要点。

仅仅24小时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明确提出“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的部署。高层决策与执行机构的紧密联动,传递出整顿行业乱象的强烈信号。

一、高层出手,剑指行业沉疴

汽车产业绝非普通制造业。车俊组长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强、就业影响大,关系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民生福祉、关系社会稳定和居民就业。”

这段表述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中央重拳整治车圈乱象的深层原因。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幅均超40%,占新车总销量的44.3%。然而亮眼数据背后暗流涌动:部分车企大幅降价引发“价格战”恐慌,供应商因回款困难陷入资金链危机,辅助驾驶系统不成熟却自称行业第一梯队……

“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汽车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的担忧代表了行业共识。

二、数据背后的行业痛点

价格战吞噬利润。2024年新能源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幅度达1.8万元,相当于车价的9.2%。进入2025年,价格战愈演愈烈,一季度汽车产业利润率仅3.9%,显著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

库存压力高企。2025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升至56.6%,连续多月高于荣枯线。市场疲软与产能过剩的双重夹击下,部分车企为抢市场不惜血本降价。

账期矛盾加剧。大车企拖欠中小供应商货款已成行业顽疾,导致供应链资金链紧绷。尽管此前行业倡议车企落实60天账期承诺,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变相延长支付期限、强制接受商业汇票等问题。

中汽中心专家王铁一针见血:“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能有效避免企业‘偷工减料’,确保重点车企落实60天账期承诺,是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链稳定的关键一环。”

三、政策组合拳直击要害

国务院会议与中央指导组调研形成政策接力,打出一套治理组合拳:

价格战监管出重拳。会议明确提出“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直指恶性价格竞争。政策层面或将建立灵敏的成本监测体系,为识别低于成本价倾销提供数据支撑,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筑牢质量防线。“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成为关键举措。6月工信部已启动《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对不合规企业采取公开通报、暂停公告等处罚措施。

供应链新政落地。7月9日,工信部上线“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反映窗口”,受理四类账款拖欠问题。此前6月10日起,中国一汽、东风、比亚迪、小米等超10家车企已集体响应60天账期承诺。

车俊组长在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 这预示着一套涵盖法律规范、行业标准、企业自律的系统性治理架构正在形成。

四、企业响应与未来赛道

面对政策调整,龙头企业已率先行动。比亚迪作为参加中央指导组座谈的两家车企代表之一,其态度具有风向标意义。而在更早的6月账期承诺行动中,从传统国企到造车新势力均快速跟进,显示行业对规范竞争的迫切期待。

特斯拉Model Y L定位六座豪华SUV,隔夜美股股价应声上涨3.5%;中国eVTOL企业时的科技斩获中东10亿美元订单。这些动向印证了高端化、全球化正成为车企破局新路径。

“真正的竞争优势最终依靠价值创造。”付炳锋指出,“需要汽车企业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维度发力。” 当政策清除了非理性竞争的杂草,创新之花才能获得生长空间。

市场数据印证变革时刻:今年1-5月汽车行业收入增长7%,利润却下降11.9%,全行业利润率仅4.3%,远低于下游企业5.7%的平均水平。价格战的血色浪漫终不可持续。

当60天账期承诺从纸面落到现实,当价格战硝烟散尽露出创新底色,中国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从“量的冠军”蜕变为“质的标杆”。

车俊组长强调整治工作要“久久为功”,付炳锋呼吁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驱动”。这场由中央指导组推动的行业变革,终将让中国汽车产业摆脱内卷泥潭,在全球赛道跑出创新加速度。

#请您关注#谢谢您的支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