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第3周的轿车销量榜出来了,我看完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这哪是销量榜,这简直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叫“创死同行”。
榜单本身就很魔幻。新能源车直接把前11名全包了,属于是把燃油车的老家都给一锅端了。前20名里,燃油车就剩了三根独苗,像是在ICU里靠呼吸机吊着最后一口气。讲真,现在的油车,就像是修仙小说里没落门派的最后传人,守着几本过时的功法,眼睁睁看着外面的人都在御剑飞行,自己还在苦练马步,突出一个辛酸。
宏光MINIEV卖了1.17万辆,继续当它的武林盟主。这车就是反技术崇拜的终极形态,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激光雷达、算力平台,有什么用?能比得过一个大爷用鬼魅的走位和一句“你撞我试试”来得高效吗?宏光MINIEV这种车,就是汽车界的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但只要你有个驾照,它就能瞬间膨胀成一个能遮风挡雨的移动空间。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让那些本来骑电驴的人,有了更体面的选择。它不去跟特斯拉抢蛋糕,它选择直接把做蛋糕的师傅给挖走了。
然后是比亚迪,最值得玩味的一个。它有五款车进了前十,秦PLUS、海豹06、秦L、海鸥、海豚,乌泱泱一片,跟下饺子一样。这种打法,已经不是什么产品矩阵了,这叫“人海战术”,或者叫“葫芦娃兄弟救爷爷”,一个一个上,用车海淹死你。从市场的角度看,比亚迪赢麻了,它用极致的性价比把中低端市场变成了自己的后花园,别人根本进不来。
但,但是,最有意思的来了。它曾经的图腾,那个被吹上天的比亚迪汉,本周销量1545辆,排在第29名。29名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在班级里都懒得从后往前数的一个位置。这个落差,比我从18楼坐电梯到B2还刺激。巅峰月销3万,现在沦落到这个地步,真的是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分析说是因为网约车太多,品牌形象受损。是,是是,这确实是原因之一。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每次打车打到汉,心里都咯噔一下,感觉自己像个需要被高端服务的冤大头。但根子不在这儿。根子在于,汉试图去触碰一个它不理解的世界,那个世界叫“品牌玄学”。
这个世界上有些品牌,就是不讲道理的。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你跟奔驰车主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人格。奔驰最值钱的东西,就是那个三叉星标,它是一种社交货币,是一种“我不需要向你解释”的底气。你跟特斯拉车主聊内饰简陋,他会跟你聊马斯克的火星梦和软件更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造个一模一样但更便宜的车,他也不会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汉的问题在于,它想用理工男的逻辑去搞定玄学。它堆料,它降价,它用各种方式告诉你“我很值”,但这恰恰是品牌玄学最忌讳的东西。信仰是不能用性价比来衡量的。一旦你开始计较得失,信仰就崩了。小米SU7为什么能稳住?因为它卖的不是车,是雷军攒了十几年的“米粉”信仰,是“人车家”这个听起来很赛博朋克的任意门。买SU7的人,可能家里已经全套米家设备了,他们买的,是生态链的最后一块拼图。
所以比亚迪汉的处境就非常尴尬。往上,它捅不破BBA和特斯拉建立的信仰结界;往下,它又被自家那些“不讲武德”的秦、海豹们疯狂背刺。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修仙者苦修百年,结果发现飞升的通道被自家师弟用价格战给堵死了,你说这心态能不崩吗?同行看了也得傻。
讲真,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比亚迪汉这个事儿,像不像一个努力了半辈子结果发现自己是爽文里被打脸的反派?真的,太惨了。
现在这个车圈,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以前大家还讲点体面,你降五千,我降八千。现在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掀桌子。最好的防守不是降价,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你看吉利银河A7这种,上来就给你2100公里的续航,还有FlymeAuto,它根本不是来跟你打价格战的,它是来告诉你,战争的维度变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大学食堂抢饭的阿姨,手里的勺子抖得和帕金森一样,但给肉的时候稳如老狗。现在的车企,就得有这种精神,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可以疯狂节省成本,但在核心价值上,必须稳准狠。
所以,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是什么?是技术?是生态?都不是。是谁最先想明白,造车不是请客吃饭,是谁能比对手更“颠”,更“疯”,更能“整活”。现在的市场不需要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需要的是敢于自爆的雷电法王。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