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亮相东京车展,专为日本定制K-EV,微型电车RACCO来袭

说起咱们中国汽车,这几年在国外的动静是越来越大了。

但要说哪件事最让人觉得提气,甚至有点不敢相信,那可能就是比亚迪直接“杀”到了日本本土,要在人家最引以为傲的地盘上掰掰手腕。

很多人一听这事,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去日本卖车?还是卖他们最拿手的‘小方盒子’车?这不是开玩笑吧?” 毕竟,日本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强国,丰田、本田这些名字,咱们从小听到大。

比亚迪亮相东京车展,专为日本定制K-EV,微型电车RACCO来袭-有驾

咱们的国产车,真的能在他们的主场站稳脚跟吗?

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而且里面的门道,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得多。

这事得从2023年的日本移动出行展说起,也就是以前大家熟知的东京车展。

在这个全球顶级的汽车盛会上,比亚迪搞出了一个大新闻。

他们不像有些品牌那样租个小角落意思一下,而是一口气包下了两个大展台,一个放家用轿车和SUV,另一个放商用的大巴和卡车。

这架势一摆出来,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我不是来旅游观光的,我是来认真做生意的。

在家用车的展台上,比亚迪几乎把自己的“精锐部队”都拉了过来。

有咱们国内卖得非常火的“海洋系列”三兄弟——海豚、海豹,还有第一次在日本亮相的插电混动车海狮06DM-i。

除此之外,全球都卖得不错的元PLUS,甚至连那台售价上百万、性能堪比超级跑车的仰望U9也运到了现场。

这就很有意思了,带仰望U9去,显然不是为了当场卖掉多少台,而是为了“秀肌肉”。

就像两个人比武,还没出拳,先亮了亮自己一身结实的肌肉,告诉对方:“别小看我,我不光有家常小菜,硬菜我也做得出来。” 这一下就把品牌的形象和技术水平给立住了。

商用车那边也同样不含糊。

全球首次亮相的纯电卡车T35,还有大、中、小号齐全的纯电动巴士。

比亚迪亮相东京车展,专为日本定制K-EV,微型电车RACCO来袭-有驾

这步棋走得非常聪明。

因为相比私家车,公交车、物流卡车这些商用车更容易进入一个城市的公共视野。

想象一下,当东京的市民每天坐着比亚迪的电动巴士上下班,当日本的快递公司用着比亚迪的电动卡车送货,比亚迪这个牌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信任感和知名度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这是一种先从企业和公共部门入手,再慢慢影响普通消费者的稳健策略。

当然,前面这些都只是“开胃菜”,真正让整个日本汽车行业都为之一振的,是比亚迪专门为日本市场量身打造的一款概念车——BYD RACCO。

这才是比亚迪这次行动的“杀手锏”。

要理解这台车的厉害之处,我们得先知道日本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车,叫“K-Car”。

所谓K-Car,可以理解成日本特产的“迷你小方盒子车”。

因为日本地方小、街道窄,停车位更是紧张得不得了,所以日本政府就规定了一种尺寸特别小的车型标准:长宽高和发动机排量都不能超标。

符合这个标准的车就是K-Car,买它有税收优惠,停车也方便。

因此,这种车在日本卖得特别好,占据了整个汽车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是铃木、大发、本田这些日本本土品牌的“命根子”。

过去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外国品牌能在这个领域里挑战成功。

现在,比亚迪带着它的RACCO来了。

比亚迪亮相东京车展,专为日本定制K-EV,微型电车RACCO来袭-有驾

这台车从里到外,都像是拿着显微镜研究过日本市场后才设计出来的。

首先看尺寸,长3米395,宽1米475,高1米8,完完全全卡在日本K-Car的法规线内,一毫米不多,一毫米不少,可见其用心之精细。

外形是经典的小方盒子,这样能让小小的车身里有最大的空间。

最绝的是,它还设计了侧滑门!

在日本那种停车恨不得车门贴着墙的地方,侧滑门简直是“神器”,再也不用费劲地从门缝里钻出来了。

这些设计,每一个都精准地打在了日本用户的需求痛点上。

如果说外形设计是贴心,那技术配置就是“降维打击”了。

传统的K-Car为了省钱,技术上比较保守。

比亚迪RACCO一上来就用了自家的王牌技术——刀片电池。

这不仅安全,还给这台小车提供了180公里的续航。

可能有人觉得180公里不够用,但在日本,K-Car的主要用途就是城市里上下班、买菜接孩子,这个续航完全够用了。

而且它还支持快充,吃个午饭的功夫就能充不少电。

更厉害的是,它还配备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和自动泊车功能。

比亚迪亮相东京车展,专为日本定制K-EV,微型电车RACCO来袭-有驾

这些在传统K-Car上想都不敢想的“高科技”配置,比亚迪全都给你配上了。

最后看价格,预计250万日元起,折合人民币大概12万左右。

这个价格和日产卖得很好的纯电动K-Car“樱”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线。

比亚迪的意思很明确:我不跟你打价格战,我就在同样的价格上,给你更安全的电池、更高的配置、更贴心的设计,让消费者自己选。

这背后,是对自己产品力的绝对自信。

所以,比亚迪在日本的这一系列动作,绝不是一时冲动。

它是一套组合拳:先用庞大的产品阵容和高端车型展示实力、拉高品牌形象;然后用公共交通工具渗透市场、建立认知;最后,用一款像手术刀一样精准的、为当地市场深度定制的RACCO,去挑战对手最坚固的堡垒。

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企业思路的转变。

过去我们更多是把国内的东西直接搬到国外去卖,但现在,比亚迪学会了深入研究当地文化和用户习惯,用对手最熟悉的方式,去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

而且,比亚迪的目标不止于此。

他们计划到2027年,要在日本市场布局将近10款车型,现在已经开了66家销售门店,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这说明他们是要长期扎根,而不是赚一笔就走。

这种决心和投入,是过去很多出海的品牌所不具备的。

从一个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学习模仿的追赶者,到今天敢于在最成熟、最挑剔的市场里,与最强的对手正面竞争,并且拿出了一套有理有据、充满智慧的打法,这本身就足以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感到骄傲和振奋。

这不仅仅是比亚迪一家的成功,更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