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还没上市,厂里就出了个故事。2023年7月6日,赛力斯的工作人员在自家厂区发现一个男子拿着手机,贴墙根儿猛拍新车M9。他们当场要求男子删除照片,男子也没吭声,直接把手机里的图片删了人就走了。看起来像是万事大吉,但谁想到男子回到家,又用手机把删除的图片从回收站复活过来,还拿出去当成独家爆料发在网上,写得美滋滋,还标了“独家一手,应有尽有”,仿佛挖宝了。
要说这事咋就那么大点事?其实还真不是小打小闹。问界M9作为新车,内饰诸如门板、方向盘、副仪表台、空调系统等设计都属于未公开产品信息,这些细节提前曝光,对于官方来说就像盖着锅煮饭时有人掀开锅盖拍照发朋友圈。不仅是新鲜感没了,还让网络上的水军抓到了把柄,各种评论一下子没影没形地飞起来。你说这是不是把自主创新变成了露底裤?
官方肯定不开心,赛力斯公司直接把这事交上了台面,说这男子的做法已经干扰到M9正常营销和上市计划。其实,一款车内饰都没亮相,网上就已经铺天盖地满世界都是高清照片,哪还有首发的仪式感?就算车迷捧场,厂家也多多少少会憋着一口气吧。
再说了,粉丝归粉丝,规矩就是规矩。要是反过来,每个自称粉丝的人都能随意进厂拍照发网上,企业的保密工作就成了闹剧,这是哪个老板也不会忍的。赛力斯公司也强调了,这些照片带来的麻烦不仅仅是提前剧透,关键还有可能被业内对手甚至水军借机做文章,对M9本身进行提前分析、解构,找机会捧打踩踏,说不定还会被“对症下药”地黑一把。
最后法院出面,裁定男子要赔偿赛力斯25万。这可不是小数,够普通人卖个几年白菜了。幸亏男子没拿照片直接盈利,不然后果还要严重几分。虽然男子自称是问界M9的真粉,其实真爱也得分场合,这种“表白”方式只怕厂家只想让他少来“捣蛋”。
从头到尾这事其实说白了就是规矩问题。企业花钱研发新车,保密环节也是一层层设防;粉丝再热情,也不能越过红线。内测信息这东西,发出来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没上市之前,本来就没公众知情权。大家要是都跟着偷拍,厂家的保密部门就可以直接改名字叫“信息发布部”了。
平心而论,这事里也没啥高大上的“情怀”,男子拍照提供独家内容,吸引粉丝关注也许有一时的热度,但让企业蒙受损失,这笔账算下来还不如直接坐下来聊聊“车圈新鲜事”。喜欢归喜欢,真搭自己钱包,那就是另外一套账了。直播探厂也不是没可能,前提是要拿到许可,跟企业沟通好。现在啥都讲规则,谁都想着把自己的蛋糕分好,别人偷吃直接拍桌子不惯着。
厂家的反应其实也正常,哪家企业不是咬着牙看着新品上市,希望能有个好局面,数据、曝光、口碑都要精细化运营,结果一张偷拍照片直接泄了底。竞争激烈的车市里,这种插曲只怕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谁敢保证对手看到照片不会找茬?水军乐呵呵一顿分析,营销团队瞬间气得跺脚。互联网传播时代,消息一扩散就是无边界,哪怕删帖都追不上群众的转发速度。
所谓“纸包不住火”,但好歹得有个点火的流程。就像商家做新品发布会,都是一波波预热,等到最后一刻揭盖子那一瞬间玩气氛,真正达到“万众瞩目”的效果。提前曝光照片,感觉全场都在抢答,主持人还没开始喊开始,答案已经满天飞。这节奏谁都不乐意。
而裁定男子赔偿25万,这数额其实也是警醒。法律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光是为了派生经济利益,更是为行业设置一道底线,让大家都在既定游戏规则下玩耍。有看头的消息大家都想第一个知道,但不是所有消息你都能随便拿出来炒热。未经授权发布,本来就属于侵权,大家换位思考一下,谁都不想自家“惊喜”提前变成街边的八卦。
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喜欢独家,信息稀缺就是流量,流量变现后更是现金。但流量不是无本之木,也不是任意索取。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方案投入巨大,涵盖成本、人力和创意,一张照片泄密影响可能远比表面看到的要深。对于某些产品线本身还加了一层神秘感,提前曝光真是等于说把好戏直接关掉大灯。
有网友调侃,这事要是发生在过去,估计顶多是厂区门卫训一顿,再严重点就把手机没收了事。现在信息透明到极致,手机每个人都是“小型新闻社”,但是发布消息也要讲规矩,这社会由着性子来,后果经常比你预料的严重太多。
谁都喜欢“第一时间”搞独家爆料,但这一回,男子拍照的新闻爆红,只不过是粉丝和企业之间一场不太体面的“碰撞”。企业想保密,粉丝想热闹,最后是法官出来摆平。说到底,这就是一场分类账,不懂规矩的人进了圈,总要为自己的选择埋单。
有的时候,喜欢一款产品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拍照曝光确实能吸引眼球,但企业的底线不能碰。圈内流行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戴着“粉丝”的帽子闹腾,把企业逼到墙角,最后剩下的恐怕只是一地鸡毛,谁都不愿意。
信息时代,人人都是摄像师、记者、播主,但传播什么、怎么传播,底线还是要拉住。男子被判赔,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但现实往往是老虎吃人不眨眼,法律面前你我的热情都要打个折。圈子里的规矩,不懂就得学,谁敢顶风作案,最后只能黯然离场。
25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一次代价够男子记一辈子。等着别人原谅,不如早点知错改错,规矩清楚以后,喜欢和欣赏也有更大的空间。不少网友在评论区都说,这下粉丝真正懂得什么叫“花钱买教训”了。企业和粉丝本该各司其职,谁也不欠谁,缺的只是一份规则的尊重。
这场偷拍风波让人琢磨半天,最后结论其实特别直白:没规矩,不成事。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