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VS多档DHT:为何“简单省心”正悄然改变主流车市格局?

一个周末,你开着车去郊外的农贸市场,车后拉着满满一车土豆、胡萝卜,甚至还有几株新鲜的花,很有生活的味道。增程式电动车的纯电续航可能就是这个场景的完美搭档,400公里的续航让整个旅程都自在得劲,不用操心任何油耗和充电的问题,还能拉着儿子顺便去趟附近的水库野餐。而对比而言,搭载多档DHT系统的车,虽然也是混动,但续航只有160公里左右,行程还会因为换挡顿挫和动力配合失误搞得更差。这么一对比,甭提了,估计谁都会选前者。

增程式电动VS多档DHT:为何“简单省心”正悄然改变主流车市格局?-有驾

这种技术路线之争其实早早就开始了,它背后有点复杂。增程式电动车有点像“电赢家”,讲的就是利用发动机只给电池充电,车始终靠电机跑,意味着电机是核心,不像传统多档DHT那样依赖复杂的变速器来实现省油。增程式就是个带轮子的充电宝,通过简单结构带来高稳定性,不会因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反复磨合导致故障增加。

讲个实际点的例子吧,去年我一个爱折腾车的朋友在“增程式”和多档DHT之间纠结了大半年,最后还是选择了一款纯电续航400公里的增程式电动车。为啥呢?听他说,作为二线城市里奔波的小白领,一周末能跑个两百公里都算极限了,而自己只需要利用夜里给车辆充电,根本不用去加油站,既环保又省事。他还专门提到,这车不需要特意去找一堆档位之间“磨合”的恼火感,就是简单地开、不烦心。

增程式电动VS多档DHT:为何“简单省心”正悄然改变主流车市格局?-有驾

咱也不完全是说多档DHT都一无是处,这个设计思路完全是从燃油车继承来的逻辑——用多档推力让发动机在效率最高的区间运行,理论上高速行驶时更节油。但效果呢?有数,实测数据表明也就每百公里能比增程式省个1-2升油,这点差巧不巧就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城市里大部分车主每天跑不到100公里,用电就全覆盖了,用不到发动机,节油优势直接打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混动车的市场似乎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理想、问界等靠增程式技术迅猛领跑销量,2024年全行业的增程式车型销量增长预测数据直接上看近八成,亮了吧?对比之下,依托多档DHT的车型,销量简直冷门到不值一提,我查了下,暂时找不出月销破万的车款。这冰冷数据既说明了消费者的选择,也预示着未来的技术方向,“简单更优”似乎真的击败了复杂设计。

增程式电动VS多档DHT:为何“简单省心”正悄然改变主流车市格局?-有驾

你在车展上甚至能看到一幕,某增程式车企向普通家庭用户示范了它的“实用性突破”。一个老大爷,看车一个月了,迟迟不下定单,苦苦纠结油价和充电站的问题,厂商随机开一辆400公里纯电续航的车,随便绕城市跑上一圈,大爷一算,这车周五晚上插电,到下周五随便跑足公交站、超市,他家每月上下班平均开耗就二百三十块。大爷没忍住直接定了车。

其实这是个消费习惯和技术迭代之间的一场拉锯战。多档DHT技术说要逐步完善,可未来汽车电池成本逐年持续下降,那同样售价,增程式车型直接把电池容量做大、大、再大,工程师靠更灵活的设计还能做便宜车甚至让纯电风格越发亲民。看今天最新800V高压平台正在逐步溢价下探,有品牌已经踢开了价格门槛,15万档产品上线,会对用户体验来说,谁是赢家一目了然吧?

增程式电动VS多档DHT:为何“简单省心”正悄然改变主流车市格局?-有驾

争论早已悄然走向终局。市场不会花费可别浪费钱在技术“花架子”上,用户手里的消费行为是最诚实也最有说服力的。技术嘛,发展高度从来不是玩花活,是让人省心又好用的策略。这事到2025年,混动不难看开,“双主流”格局会更明显,你是不是也觉得科技的本质就是实在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