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造车者 淦家阅的2500亿长跑
造车是良心活。
安全不能丢。
丢了就全完了。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说得干脆。
2025上海车展。
他面对记者。
语气平静却字字千斤。
11年投入2500亿研发。
这不是数字。
是态度。
从台州一家民营小企。
到布局全球的科技集团。
吉利走的每一步。
都踩着实打实的技术投入。
——————
2025年。
银河M9上市。
24小时订单破4万。
限时售价17.38万起。
直接把大六座SUV拉进20万级别。
凭什么?
淦家阅说:高质优价。
控制成本不是砍价。
是技术体系能力。
神盾电池。
雷神电混。
11合1电驱。
规模化摊薄。
边际效应来了。
收获期到了。
——————
“吉利不是聪明小孩”
“是个笨小孩”。
淦家阅不怕自嘲。
笨小孩不抄近路。
踏踏实实做难而正确的事。
你看智能驾驶。
团队曾分散。
资源曾重复。
如今整合为“千里智驾”。
要掌握技术主动权。
不全栈自研。
不依赖供应商。
走第三条路。
安全是底线。
2025年吉利投入20亿建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
室内模拟天气。
零下35度到极热50度。
海拔0到3680米。
车在这里炼过。
才敢交到用户手中。
——————
产品矩阵清晰了。
极氪定位豪华科技。
领克中高端运动。
银河主流高价值。
三款“9系”大车——
领克900、极氪9X、银河M9。
同属大六座SUV。
却覆盖不同市场。
避免内耗。
杜绝重复投入。
银河前8个月销量已超75万辆。
全年冲刺百万辆。
集团年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
底气来自体系。
——————
新能源竞争进入下半场。
智能化是制高点。
吉利布局天地一体化。
年底64颗卫星全球组网。
星睿智算中心算力国内领先。
AI大模型渗透每个环节。
AI云动力调控能量。
AI数字底盘反应快至4毫秒。
车不再是车。
是“有情感、会思考的出行智慧生命体”。
——————
出海也在换打法。
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
吉利与雷诺合作。
输出CMA架构。
输出混动技术。
技术授权直接带来收益。
2021年就达12.75亿。
同比增长125%。
全球化不是卖车过去。
是技术落地。
生态融合。
——————
回顾吉利近30年造车路。
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
到“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
变的是产品。
不变的是对质量安全的坚守。
淦家阅坚信:汽车行业是马拉松。
战略能力。
定力。
效力。
是长跑关键。
短期主义诱惑很多。
但吉利的过滤方法是用户价值。
是真需求。
不是噱头。
“关乎安全的问题必须实打实”
“必须说真话”。
——————
所以当行业热衷智驾炫技。
吉利强调:
不该叫智能驾驶
是智能辅助驾驶。
在车上睡觉?
这种宣传不诚实。
所以当电池路线出现分歧。
吉利选择更安全的短刀电池。
长度比长刀短40%。
稳定性更高。
安全冗余覆盖全生命周期。
所以当用户抱怨老款车型智驾升级难。
淦家阅和林杰直面问题。
虽成本极高。
单车硬件更换超3万
研发超2亿。
但仍认真研究方案。
真诚比短期销量重要。
——————
投入期的深耕。
收获期的果实。
吉利用2500亿研发。
铺了一条长跑赛道。
竞争仍在继续。
但淦家阅看得清楚:
中国品牌要持续创造用户可感知的价值。
银河M9只是一个节点。
接下来还有星耀6。
极氪9X。
第五代帝豪。
技术还在迭代。
但本质回归很简单——
解决用户痛点。
增加爽点。
造车。
终究是一场良心长跑。
而吉利。
正跑在自已的节奏里。
——————
慢就是快。
笨就是聪明。
这是马拉松造车者的哲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