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吐出来的后底板,一次成型,2000个焊点直接省了。我蹲在车底下用手电筒照了半天,那条0.5毫米的激光焊缝,平整得像用尺子划过。旁边技师抽着烟说,这玩意儿要是放十年前,得五六个工人焊一整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极氪这车,表面功夫做得不算最足,但藏在看不见地方的东西,有点意思。
新能源车这两年看多了,发布会上的“遥遥领先”听得耳朵都起茧。但8X有些细节,厂家自己都没怎么吆喝。比如激光雷达,别家都往前脸Logo位置怼,显眼;8X偏塞车顶中央,不起眼。工程师朋友私下说漏了嘴——前置雷达容易被洗车高压水枪怼坏,修一次上万块,吃过亏的都懂。车顶布置虽然低调,360度没死角,还防水,这种不张扬的实用主义,算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底盘那套SEA浩瀚架构,吉利当年砸了180多个亿研发。听着虚,落地就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电车里能给这配置的不多。空气悬架5档调高度,最低135毫米贴地飞,最高210毫米走烂路,配合CDC减震器每秒扫500次路况。过减速带那种“吸”进去的感觉,开过才知道跟普通悬架差在哪儿。
有个事挺玩味。现在用的400V电压平台,但整车电气架构按800V标准设计的,碳化硅模块提前装进去了。这意思就是,以后想升级超快充,可能不用换车,OTA或者换个充电机就成。小鹏、阿维塔那些800V的车,充电桩覆盖还没跟上呢,极氪这招“硬件先埋着,功能慢慢给”,像是给用户留了张底牌。务实还是保守,各有各的看法。
座舱那块8295芯片,跑几次就能感觉出来。之前8155的车机,多任务切换总卡顿半秒,8X这套快得像换了个脑子,语音助手能听懂“开车窗透气但别让雨飘进来”这种绕口的话。35.5英寸AR-HUD倒是够唬人,导航箭头直接“贴”真实路面上,新鲜劲儿过了也就那么回事,还得看日常用着顺不顺手。
静音算是下了本。全车52处声学包,前挡5.1毫米夹胶玻璃,轮拱吸音棉该给的都给了。跑120码车内噪音62分贝多点,比Model Y那套“风噪协奏曲”舒服不少。这些东西藏在看不见的地方,试驾十来分钟体会不出来,跑几趟长途高速,区别就出来了。
性能版双电机830牛米扭矩,零百3.8秒,数字挺漂亮。不过说实话,日常开谁天天地板油弹射?倒是那套智能扭矩分配实在——冰雪路面单轮打滑,能把动力精准送到抓地的轮子上,东北冬天这功能能救命。
风阻系数0.25Cd,SUV里算不错的数字。主动进气格栅、隐藏门把手、可升降尾翼,这些空气动力学玩意儿加一块,每年省个400度电,相当于少烧几十升油。听着不起眼,开个三五年算下来,也是笔账。
后排腿部空间1050毫米,翘二郎腿没压力。座椅NAPPA真皮配超纤麂皮,摸着比那些“环保皮”(人造革的体面说法)舒服多了。副驾后面藏了块小桌板,拉出来放iPad,商务接待时还挺得体,心思花在这些地方了。
一体化压铸后底板,7200吨压铸机一口气成型,焊点少了2000个,车身刚性涨了30%。短期看不出好处,撞过一次或者开七八年,车身异响、密封性衰减,差距就显出来了。宁波工厂自动化率95%,装配精度0.3毫米以内,这些数字背后,其实藏着十年后车还能不能保值的底气。
当然短板也有。首批车没上800V快充,多少有点遗憾;麒麟电池虽然安全性够,但宁德时代的货,谁都能拿;NZP城市领航还在测试,实际体验得等大规模推送才知道行不行。
不过造车这事儿,早就不是拼单点突破了,拼的是体系。极氪这套路子——架构留余量、工艺扎实、功能分批给,有点像把德系车那套“过度工程”思路,嫁接到电车上。值不值这价,开过的人心里有数。
那天从试驾场出来,我顺手把Model Y订单取消了。倒不是特斯拉不好,只是同样预算,我更想要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毕竟车这玩意儿,买的时候看配置表,用的时候才知道工程师把钱花哪儿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