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开免费餐厅,车主自发宣传,新模式赢得口碑

当前中国汽车圈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以前各大车企在微博、抖音排队打广告、请流量明星刷榜,如今却有一家把钱省下来,用在自家车主身上——问界。这几天网络热传“问界大酒店”开张,地设深圳,菜不限量,车主带亲友来吃饭一律免费,还管咖啡甜品。余承东更表态:宁肯请车主吃饭,也不刷排行榜。如此新鲜做法,着实让人多看两眼。

要说吃饭这点小事,在传统车企那里最多是偶尔搞个车主沙龙,聊到免费餐厅、还不限量,这多少有点“蹭饭界的flag”。但问界玩出了新花样。有人扒出,饭钱平均一顿不到五十块,却带来数不清的好处。车主们自发拍视频、晒朋友圈、润色口碑——这群免费推销员,比广告公司更卖力。而坊间常有人揶揄:“你们在群里黑车?不好意思,我昨天刚带一车亲戚试驾过,真香!”

问界开免费餐厅,车主自发宣传,新模式赢得口碑-有驾

过去,中国汽车厂商打仗拼的是广告投放和终端降价。抖音热搜谁霸榜、微博谁买套餐,这才是“营销之王”。问界却不按套路出牌,他的套路很简单:让用户自然发声,车主变成代言人。每人一张餐券带三五好友,饭桌上围坐着,不是聊米其林、就是聊M9。用餐环境比4S店明亮,人气也旺,服务员端着咖啡手脚不停。更逗的是,中午饭点成了试驾场——来吃饭的,不知不觉变成了体验官。

问界开免费餐厅,车主自发宣传,新模式赢得口碑-有驾

这种做法,正中现代中国人心理。如今谁信广告啊?朋友圈、微信群里的“熟人口碑”才是真正的通行证。问界给足场子,让现有用户“带货”,省了一大笔公关费用,结果反而叫好又叫座。真实生活里,总见到一拨人聚在问界体验中心,老人有饭吃,小孩写作业,家长能开微信群聊。一个原本功能单一的卖车展厅,现在倒像城市社区活动中心,热热闹闹,鬼影幢幢。

抛开噱头,其背后其实踩中时代脉搏。中国制造自信增强,问界八成零件用国产部件,买辆车不只是换交通工具,等于扶了身边几家工厂。每成交一单,背后链条拉动本地技师、零件商。这不是一锤子买卖,更像产业协作、共荣共生。

这么做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有数据显示,问界试驾转化率高于同行,单靠免费饭菜,不至于让一个人买车,但体验中心的氛围和归属感,让人自动涌入这条赛道。车主们自发写对比帖:某进口大牌服务冷冰冰,问界坐着有亲切感。久而久之,社区氛围养成,新用户持续进入,“老带新”模式像雪球越滚越大。

最新上市的M9车型,网上热议不断。有人已预定,还在微信群计较:新用户还享受不享受“免费饭票”?本想着换其它品牌,但怕到手的是没有灵魂的冰冷汽车展厅,还是留在问界更实在——起码饿不着。

这种现象是不是好事?表面看起来是“蹭饭文化”营销,但背后其实是人与人、人与品牌情感连接的回归。这不是靠钱砸出来的短暂流量,而是靠用户自发建立的信任壁垒。很久以前,车企围着KOL、明星做营销;如今问界不求人,“活人广告”遍地开花。用户变身品牌“铁杆推销员”,厂方利润流向社区,每个人都有参与感。

问界开免费餐厅,车主自发宣传,新模式赢得口碑-有驾
问界开免费餐厅,车主自发宣传,新模式赢得口碑-有驾

但也要小心,蹭饭营销容易成惯例,万一新鲜感过去,用户胃口提升,免费午餐就会变成理所当然,反而会引发反噬。由此可见,问界虽然走对了路,但能否持续,还要看如何创新不断,提供真正让人留恋的体验。

总而言之,问界赌赢了用户口碑的杠杆。用人气元素撬开流量闸口,只需一只五十块的饭盒,省下百万广告费。表面看是蹭饭,实则让车主变推销员,体验中心变社区,社交餐桌变营销现场。中国汽车市场终于见到不一样的玩法,这可能是国产车首次用“人心”反败为胜。未来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竞争的不是硬件,而是哪家饭菜好吃——这才是中国生活智慧的顶级反击。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