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能源汽车,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续航?安全?还是充电速度?如果我告诉你,现在有一家车企把电池技术玩出了新高度,充电11.5分钟就能从80%充到100%,而且产能已经冲到行业第一,你会不会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吉利旗下的吉曜通行,以及他们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短刀电池。
你可能还记得,今年4月,吉利做了一件大事——把旗下的电池业务整合成了“吉曜通行”这个新品牌。原本的金砖电池和神盾短刀电池,现在统一成了“神盾金砖电池”。名字听起来有点酷,但其实背后是两大核心技术的强强联合:“神盾”代表极致的安全系统,“金砖”则意味着行业领先的电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既安全又能打。
那么,这款电池到底厉害在哪?首先就是充电速度。官方数据显示,神盾金砖电池支持17分4秒完成10%-80%的快充,充电倍率高达2.45C。更夸张的是,它用了智能超频末端快充技术,从80%充到100%只需要11.5分钟,比普通电池快了75%。想象一下,平时充个电最后那段总是慢得像蜗牛,现在十几分钟就能搞定,是不是感觉续航焦虑瞬间缓解了一半?
除了快,安全也是这款电池的一大亮点。吉利给神盾金砖电池做了各种极端测试,比如8针同刺、5.8mm实弹贯穿、动态海水浸泡,甚至用26吨的重压来碾压。结果呢?电池依然稳如泰山。这得益于田字格框架专利和三层层护板防护设计,说它是电池界的“防弹衣”也不为过。
续航方面,这款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3500次,换算成里程大约是100万公里。就算你每天开车通勤,用上十几年也不用担心电池衰减。再加上-30℃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过90%,北方的朋友冬天开车也不用瑟瑟发抖了。
光有技术还不够,产能跟得上才是王道。吉曜通行现在在全国布局了8大生产基地,包括桐庐、衢州、建湖、赣州、上饶、鹰潭、宁国和枣庄。这些基地分工明确,有的专注电芯生产,有的负责电池包组装,还有的搞储能系统制造。到2027年,总产能要达到70GWh——这相当于能满足150万辆新能源车的电池需求。
产能扩大不仅意味着规模效应,还能降低成本。行业数据显示,年产能达到20GWh可以初步盈利,达到40GWh就能更好地分摊成本、提升效率。吉利显然深谙此道,一边扩大产能,一边收敛产品线,计划将来把电芯型号控制在10款以内,专注打造爆款。
市场表现上,吉曜通行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吉利自有电池企业装机量达到8.24GWh,冲进国内前十;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速高达156%,成为增长最快的电芯企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吉利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73%,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2%。这意味着什么?吉利的电池自供比例正在快速提升,从2024年的18%朝着30%的目标迈进。
不过,吉利并没有完全闭关自守。他们一边提升自供能力,一边继续和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外部供应商合作。这种“内部垂直整合+外部开放生态”的策略,既保证了供应链安全,又借助社会分工提升效率。说白了,就是“自己有的不慌,别人好的也用”。
从技术到产能,从市场到战略,吉利这次在电池领域的布局确实让人印象深刻。短刀电池不仅解决了用户关心的充电、安全、续航问题,还通过规模化生产让成本变得更可控。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将来能用更低的价钱买到更靠谱的新能源车。
未来,随着吉利新车型的陆续推出和全球化布局的加速,神盾金砖电池的应用场景还会进一步扩大。说不定哪天,你开的极氪、领克或者银河,用的就是这款充电快、安全稳、寿命长的电池。而吉利的70GWh产能目标,也不只是数字游戏,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迈向高端制造的一个缩影。
总之,从技术突破到产能冲刺,吉利这次真的让人看到了中国车企的硬实力。下次聊起新能源车,别忘了提一提这款充电只要11.5分钟的短刀电池——它可能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