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9月份销量正式出炉,39.63万辆,环比增长6%,但同比居然下降了5.5%。我看着数据,有点惊讶。去年这个时候年中都在40万辆上下徘徊,今年倒好,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带点没想到的味道。毕竟,比亚迪去年疯狂跑,出口还在翻倍,今年这个数据反映出啥?难道是市场进入假繁荣阶段?不完全,毕竟这个环比涨了,还是在努力。
我还翻了翻资料,出口7.09万辆,同比增长107%,那个厉害了,几乎翻倍。是不是说明比亚迪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可能吧,毕竟欧洲东南亚不少地方都在门口搞面子工程。销售的突然飙升,跟去年同期比差异挺大,但这也引出个问题:出口是不是在跑量补亏空?这猜测没什么数据支撑,但的确符合我对国际市场疲软的观察——内部销量不一定下降,出口猛冲可能是出口部分硬撑。
刚才我还翻了几份销售会议的笔记,销售经理讲,出口的增长让我们的整体成绩看起来还不错。但我心想:国内市场是不是出现点问题?毕竟我们对比亚迪的销量,和7月8月稍微有点拉锯,这怎么理解?是不是有点走云快跑但不敢太安稳的感觉。
你会不会觉得奇怪?比亚迪这次的环比6%,其实是对增长质量的打磨和升级。去年大规模灌水式的推新,今年显得更为稳健,不像以前那样拼命送优惠。尤其是方程豹,最近销量稳起来了,11月开始大规模铺新款的苗头很明显。它的趋势让我觉得,后面很可能突破三万台,毕竟现在已经连续几个月站稳两万多。
至于钛7和秦二代,人气一定会火爆到爆炸。你别不信,四季度似乎更有看头。不少经销商都说,钛7的潜力无限,秦二代更是卖到断货。这让我想到,很多常规车型其实还是在打价格战,而这些新血液才是真正能撑起年末的流量机器。销量的波动总让人怕怕,谁都知道比亚迪还是那个王者,但这个赛季肯定是要起来的节奏。
有人说:你觉得,比亚迪没有压力了吗?我倒不这么认为。毕竟,虽然前三季度累计销量才326万辆,同比增长18.64%,但这个数字不算特别亮眼,尤其是在行业整体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感觉比亚迪还有潜能未尽。而且,环比增长6%说明,比亚迪在优化增长的质量。很多车企靠大量补贴和优惠冲销量,但比亚迪现在更像稳扎稳打。
这势头让我想起去年年末那些你我都关注的销售策略调整会议——有时候,一个月能涨几百辆,都是琢磨出来的细节。怎么调动渠道,怎么提升用户体验。供应链方面,比亚迪还在优化,去年我认识的供应链负责人说:今年我们八成采购都是本地化,减少了中间环节。生活比喻嘛,其实就像做饭,采购、生产、交付,越细心,菜做好了品质也稳。
说到渠道,我其实很好奇:是否每个城市的经销商都能感觉到卖车变难?还是像北京这样,还上涨点,三线、四线市场,可能明显摩擦大一些?这是否也是比亚迪要做的大功夫,要不然新款再多,市场感觉没起来怎么破?
我还思考,这种波动是不是意味着策略要变?毕竟,销量少扯点心态。去年销量增长快,压力从未有这么大。但我觉得,他们也在调整,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哄而上,稳扎稳打成了主旋律。
这其实也让我自我反省——你我心里其实都知道,汽车这个行业,第一名容易,但保持冠军更难。比亚迪如果不出意外,第三季度保持月均40万辆的水平,全年收个460万辆,基本没问题。这数字上的成功,背后隐藏着太多细节的较量。
我偏偏喜欢想:是不是比亚迪还能再快点?方程豹从那一两万到三万,根本不用等太久。是不是纯粹靠硬件创新还能再拉高?像钛7和秦二代的热度,估计4季度会更爆。反正,销量的小波动也不能改王者的威风。
我也在琢磨:这中间有没有忽略的细节?比如供应链会不会影响出货速度?渠道会不会太拥挤?甚至,是否有暗示的信号——比如今年的销售不算完美,但未来会更好。
对了,你有没有发现,比亚迪的新能源在越卖越喜欢的似乎也在越卖越难?毕竟,市场不光是我、你、经销商的货架子,还有那不断变动的政策、供应链紧张压力、国际贸易的阴影……这些都在暗示:也许,比亚迪要新机遇还是新挑战,都藏在每一辆车的细节里。
每次看这些数据,我都在想:未来的路在哪里?是否就像那张达克尔悬挂的刀刃,稍有不慎,就会滑倒。我们某天再深入看看,比如下一步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技术?还是渠道?还是用户心理?
但这个行业每一季、每一辆车,都是个微妙的搏斗。今后,会不会突然出现颠覆性的变化?没有人知道,也许仅仅需要多留意一辆车的细节,就能捕捉到未来的风向。你说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