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工厂门口看了一眼,心里就冒出个疑问——这些新车的价格到底怎么调出来的。刚听到,奔达灰石250CVT售价18980元,再一看旁边的两个同档车,都要20000左右。这价格,是不是跟供应链的压力有关?我估算了一下,国内这个价格区间的成本,算上材料和人工,整体利润空间很有限,说白了,就是拼量。
我一直觉得,很多厂家的定价策略,就是拼个低价吸引,背后其实暗藏利润压缩,也就是薄利多销。奔达这次把价格压得挺低,似乎意味着他们在渠道上舍得投注点资源,要达到某个销量目标——我猜,是想进去走量,毕竟这个价一出来,基本没什么竞争对手能动摇。
说到车身设计,我得说,奔达灰石那修长的线条是真的吸引人,尤其手把后视镜的造型,偏经典街跑范儿。大灯一个圆形,像80年代的复古风,但灯下那熏黑轮辋加上黑色倒置前减振,整体感觉很运动,跟它巡航的定位似乎不冲突。有个细节是,那个车身尺寸——22858641113,轴距1525,重量206公斤。我试算了一下,百公里油耗大概在3.5升(这段先按下不表),按我平时的骑行惯,差不多能骑到150公里左右。
对比我熟悉的同价位,像无极CU250自动挡,指导价19980元,少了点战斗味,但操作更稳当——油门反应更线性。奔达灰石250CVT,CVT变速箱其实挺考验供应链的巧妙设计,就像你做面包,要一直调节温度、面筋的弹性,才能有均匀细腻的口感。这个变速箱,虽然制造复杂点,但生产线一开,效率提升,能帮厂商压低成本。静止不动时,CVT的滑轮会不会有点磨损快?我猜,大部分都没太留意这个细节。
你们觉得,既然是CVT,发动机会不会比普通机械式的燃油效率更高?我猜,至少理论上,挡到没的自适应调节,油耗能控制得更好。油耗的度很像我们煮饭时,掌握火候,太大火,米就糊;太小火,又不好熟。这个导航、空气动力学,虽然看起来细节多,但实操中,给人感觉——只要合理规划,日常骑行还是挺省油的。
突然想起一个点:奔达说要配奔达BCD智能车联网。这个智能车联网,我没细想过,可能就像手机APP一样,把车跟手机绑在一起,有点看车控车的感觉。无非就是远程开关门、定位、监测状态。其实我常想,万一车被盗,靠这个智能,可能比起传统报警要灵敏点。但,这个系统一旦被黑客入侵,岂不是更麻烦?(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个细节我特别喜欢,奔达的那个阶梯式坐垫,让人长时间骑上去没感觉像是在打坐。我刚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个妹子私聊我,她说:我骑着这个都觉得腰不那么疼。这,人机工程学说得有点夸张,但实操感觉,倒也挺实用。
说到这里,你们觉得那个平衡轴怎么描述才更贴切?我反正没细想过——是不是就跟舞蹈中的平衡一样,需要保持协调才能展现出线条美出来?实际上,平衡轴在发动机里的作用,就是让震动更均匀,那能让骑着更舒服。好吧,可能我对这个东西过于讲究了。
讲到另一个点,我突然想:为什么有些车子骑起来,就是觉得有点振动?是不是因为发动机构造差异,也可能和工厂调校有关?这又让我想到,厂家在组装环节的调试,其实就像调音一样,微调一下,差别就大。从供应链角度看,他可能压缩了某些部件的成本,用的都是次优方案,但又不能坏了整体的调调。
你们会不会觉得,那个追风的勇士可能真的是个看脸色骑车的人?每次看到那些长发飘飘,骑着快感爆表的小摩托,我总想:这行列里,外观是不是比性能更重要?跑速度、续航、油耗这些硬核指标也不能忽视。但有时候,就冲着那一身黑色,骑到街角去点个夜宵,心情都不一样。
我猜,奔达这次啃的就是性价比,把价格拉低,把配置堆上去——你叹一句,真降到买车的门槛了,不,门槛都说低,门栏都拆了。这种出色的价格,实用的配置,是不是代表一种市场趋势?还是真有人会被这价格忽悠到,忽略掉一些可能的隐患?
难道,最打动人的,还是那帅的外观?像我身边的那个朋友,说看着挺帅的,但骑出来后,她又说太炫了。你们觉得,光靠那张摆pose的外观能维持多久?我倒觉得,日常骑车,最重要的不就是踏实感。做工、稳定,才是真的能用的。
说到综述,其实我最在乎的是:这车是不是骑起来舒服?——其实没有绝对的。舒适到底是谁定义?厂家拼的可能就是那个体验感——手感、视野、座位、动力的平衡。对,比方说吸引我的,可能就是那个上手快,不用专门学就能骑得稳。
我试着扣算一下,奔达灰石250CVT,油箱大概3升,按每升油7元算,加上每百公里3.5升,属于日常出行的油耗成本——这个成本其实也不算高。,加点油,骑个七八十公里,油费都不会比地铁贵。骑摩托最大的烦恼还是麻烦,尤其在城市里,找个停车位烦死了。这个算不算硬伤?我觉得,除了价格,这也是刚需考虑的。
是性价比还是装备感在撑起这款车?如果我问你:花18980元,买个外观不错,配置也不错的摩托,到底值得?你会怎么说?或者,还是对那点小毛病心存疑虑?想起来,那个调试又让我觉得,生产一样的东西,哪里都可能出差错。
(这段我突然卡壳了——到底啥驱动系统最靠谱?是不是咱们太看重新鲜感了?)
这就是这个价格区间里,相对卖得挺火的一款车。你们觉得,市场会不会因为这差不多的外观,实在的价格把它拉上畅销款的宝座?还是,还是会发现商品的真谛其实要靠用起来才知道?反正就摩托车而言,最关心的,还是那个骑在身上的感觉——那细微的颤抖、那瞬间的匹配。
哎,话说回来,假如我还要用这车,最在意的其实也是——到底它对我的生活,带来了多少惊喜或烦恼?这点,我倒是挺期待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