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放出了一个“大招”!在投资者交流中他们透露,不仅钟情于新能源车、储能电池这些老本行,还胸怀壮志要盯上“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准备在这个领域扎根发展。听到这个消息,不少吃瓜群众都在想人形机器人这事儿,是随大流蹭热点,还是胸有成竹另辟蹊径?
说起来,人形机器人可不是什么随便玩玩的“新鲜玩意儿”。这可是一条硬核赛道,特斯拉的机器人项目今年刚出来秀了一波“肌肉”,人们一方面为它惊叹,另一方面却对其是否能搞成半信半疑。这阵风吹得这么猛,难道比亚迪也挡不住渴望的心了吗?他们的回答倒是挺官方,“积极关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翻译一下就是我们看好这个行业,我们也会参与,而且是锁定高端玩家路线,资源协同和场景应用齐飞。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用技术击穿壁垒、创造价值。这次比亚迪的回答虽然没兜太多底,但透露出了不俗的信心。
从逻辑上看,比亚迪能玩人形机器人不是空穴来风。凭借他们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和多年的技术积累,确实在某些领域具备「术业有专攻」的。特别是储能这块,根据官方的说法,比亚迪早在2008年就开始下工夫了。十多年的深耕,加上遍布全球的储能业务,看得出来,他们是早早做好了长线布局。这也就是说,如果比亚迪真的想玩具身机器人,他们还真敢跳下水试试,毕竟技术积累就是底气,这点从他们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全球各大洲就能看出来。
但问题来了,真的要布局机器人领域?说实话,机器人研发跟汽车、储能这类项目并不是完全相通的事,人形机器人涉及多行业尖端技术,要求极高。从机械设计到人工智能算法,再到场景化应用,每一步都烧钱烧脑,投入和回报周期要拉得老长。正因为如此,那些巨头们在这个领域都颇为谨慎,之前看似风生水起的行业,比如电动汽车、储能产业,有现成市场需求撑着,但机器人可没那么“热销”。而且比起汽车和电池,机器人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市场竞争,更关键的是技术上的天花板。
举个例子,特斯拉的机器人早先发布时,很多人对它走路的姿势不甚满意,甚至调侃它是“扛着法国棍的机器人”。即便如此,它仍然是目前具身机器人中的佼佼者,毕竟马斯克的技术储备和营销能力摆在那里,而他的这款机器人可以在特斯拉工厂中担当部分劳动力,这是一个相对明确的商业模式。比亚迪如果要涉足这一领域,自然也需要有清晰的定位,比如是要着眼于工业使用场景,还是贴近生活服务?这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人还关心,比亚迪在储能、整车销量和市场拓展上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去整人形机器人会不会“摊得太开”?这个问题其实挺尖锐,但仔细一想,反而说明了比亚迪正在试图拓展更多的增长点。尤其是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新兴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或工业机器人的确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爆发点。但能不能跑出来还得看具体怎么做,不是赚银子的买卖,反而成了砸钱玩概念,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比亚迪在储能方面的布局是实打实的,这倒是个好消息。储能是新能源产业的核心之一,高效、安全的储能系统不仅能推动全球能源发展,还能解决很多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加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更是难能可贵。比亚迪除了提供家庭储能、企业储能,在工业设备和航海船舶电池上的应用也在相对领先的位置。有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布局机器人领域确实也不是没道理。
比亚迪的这一番操作看上去很新潮,但也让很多人感到疑惑。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业务已经让这家公司追名逐利,勇敢迈入人形机器人这片尚未修整的领域,是否是智者拓荒还是莽勇一场?其成败未来见分晓,但从整体来看,创新总是会令人期待的。
那么问题来了,热潮之下,这些企业都是信了自己的实力,还是单纯想蹭热点?你觉得比亚迪这步棋能走对吗,还是又一个试水失败的颠覆之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