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一场被资本看好的翻身仗

说实话,近期资本市场对广汽集团的态度挺耐人寻味的,明明上半年还亏着25.38亿,销量同比下滑12.48%,可机构调研热度却一点没减,甚至有不少资本悄悄加仓,这背后肯定不是盲目跟风,啊思觉得,这是市场看透了广汽这场"翻身仗"的底气所在。

广汽集团:一场被资本看好的翻身仗-有驾

很多人只盯着短期亏损就慌了神,觉得广汽是不是不行了,其实不然,懂的都懂,传统车企转型期出现业绩波动太正常了。就拿行业大环境来说,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2%,电动车早就不是替代品,而是市场主角,这种产业格局重构下,任何车企都得经历阵痛。

广汽之前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踩错了新能源的节奏,早年间搞增程式技术研发,却误判了市场需求,以为只是过渡路线,结果错过了最佳窗口期,等到想发力的时候,新势力和其他国企已经跑在了前面。但资本看好的,从来不是过去的成绩单,而是未来的翻盘潜力。

广汽集团:一场被资本看好的翻身仗-有驾

广汽这波转型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敢动真格的改革力度。冯兴亚喊出的"战时状态"不是空口号,啊思注意到,为了推进"番禺行动",广汽居然把总部直接搬到了番禺汽车城,这步棋太关键了。要知道,传统车企最大的弊病就是决策链条长,一个产品想法从提出到落地,层层审批下来大半年就过去了,市场机会早就没了。

现在把全要素向一线集中,相当于把指挥部设在了战场上,"让听到炮火的人做决策",这种组织架构的重构,比单纯砸钱研发更有价值,毕竟效率就是转型期的生命线。

广汽集团:一场被资本看好的翻身仗-有驾

而且广汽的合作布局也不是简单凑数,每一步都踩在了行业痛点上。和华为联手成立华望汽车,投入15亿搞高端智能车型,这可不是随便找个技术供应商那么简单。据公开报道,华为不仅出乾崑智能化解决方案,还把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务这套成熟体系带了进来,甚至派了几百人驻场联合作战。

懂行的都知道,智能汽车时代,缺的不是制造能力,是系统化的智能生态和快速迭代能力,华为的加入正好补上了广汽的短板,这种深度绑定比单纯买技术靠谱多了。

广汽集团:一场被资本看好的翻身仗-有驾

还有和京东、宁德时代的三方合作,6.98万起的换电车型上线就有9300多人预约,这说明广汽已经摸透了市场需求,不再死磕高端,而是通过差异化产品打开下沉市场,这种灵活调整的思路,资本肯定看在眼里。

有人觉得,自主品牌现在才冲200万辆目标太难了,毕竟2025年1-9月累计销量才118.37万辆,同比还下滑11.34%。但啊思算了笔账,"番禺行动"的目标是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还有两年半时间,其实不算激进。

广汽集团:一场被资本看好的翻身仗-有驾

要知道,广汽埃安曾经创造过四年零八个月达成百万产销的成绩,而且现在新产品开发周期已经从30个月缩短到18-24个月,成本还降了10%,随着昊铂HL增程版这些新产品陆续上市,销量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广汽的技术储备其实很扎实,星灵高算力电子电气架构、L4级自动驾驶车型、端云一体大模型智能体这些核心技术都已经量产落地,安全方面还有双冗余设计的"星灵安全守护体系",这些硬实力都是资本信心的基石。

合资品牌的下滑也不用过分焦虑,广汽丰田2025年上半年还保持着小幅增长,智能电混双擎车型占比都快到一半了,说明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转型也在起效果。而且广汽没有死抱着合资不放,而是把更多资源倾斜到自主品牌上,这种"稳合资、强自主"的策略很稳妥。

毕竟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话语权早就变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广汽加大自主投入,其实是顺应了行业趋势,长期来看,自主品牌的估值肯定会比合资品牌高,资本自然愿意提前布局。

海外市场的突破更是意外之喜,2024年广汽出口12.7万辆,同比增长67.6%,还在7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马来西亚、泰国工厂已经投产,印尼工厂也快了。这几年中国汽车出口势头有多猛大家有目共睹,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广汽趁着这股风加速海外布局,正好能避开国内的内卷,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要知道,海外市场的利润空间比国内大得多,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对业绩的拉动会非常明显,这也是资本看好广汽的重要原因。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