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 前8月出口20万辆跻身全国三甲

陕西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 前8月出口20万辆跻身全国三甲

西安国际港站。一列列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车厢里装载的不是传统货物。是崭新的新能源汽车。陕西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它们即将启程。跨越亚欧大陆。深入拉丁雨林。驶向全球市场。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突围的缩影。更是一个内陆省份的逆袭故事。

爆发式增长:从5.95万辆到119.8万辆的蜕变

四年前。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5.95万辆。如今呢?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119.8万辆。爆发式增长。名副其实的爆发。

产量跃升背后是出口的井喷。2021年。陕西汽车出口仅2万余辆。2024年。这一数据突破24万辆。四年时间。出口数量增长8.5倍。奇迹吗?不。是战略布局的结果。

今年1-8月。陕西新能源汽车出口20万辆。同比增长80%。排名全国第三。全球市场用订单投票。为陕西制造点赞。

双引擎驱动:比亚迪与吉利的战略布局

陕西汽车产业崛起并非偶然。龙头引领。双链并进。是关键策略。

陕西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 前8月出口20万辆跻身全国三甲-有驾

比亚迪在陕整车产量2024年达到107万辆。占比亚迪全球产量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一。举足轻重。

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同样火力全开。平均每9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效率惊人。2024年该基地产量突破20万辆。产值近200亿元。

本土企业陕汽同样表现抢眼。新能源重卡、轻卡订单持续暴涨。2024年。陕汽商用车出口销量6.3万辆。新能源类车辆销量1.38万辆。同比增长212.6%。

产业链聚变:276家规上企业的集群效应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产业链配套至关重要。

在渭南富平县庄里工业园区。陕西腾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加工铝制管材。经过20多道工序。这些管材成为空调管道总成。供应给吉利、比亚迪和陕重汽。

陕西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 前8月出口20万辆跻身全国三甲-有驾

延锋(西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22年落户西安。如今具备年产座椅30万套的产能。艾尔希庆华(西安)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12.5秒就有一个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下线。

聚链成群。效果显著。截至2024年底。陕西汽车产业省内零部件配套率提升至57%。全省汽车规上企业达到276户。采埃孚、地通、拓普等一批世界级零部件企业相继在陕扩资建厂。

出海通道:中欧班列与多元市场的突破

不靠海。不沿江。内陆省份如何出海?陕西的答案是:拥抱陆路。畅通通道。

在西安国际港站。新能源汽车“乘坐”的专车是JSQ6型凹底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整列编组29节车厢。每节装载9至12辆汽车。整列车可运载约300辆。效率极高。

两种出海方式:通过中欧班列(西安)直达中亚欧洲;通过海铁联运。由铁路运至东部港口再转水路。后者占比达72%。

市场多元化成果显著。2024年。陕西新能源汽车出口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增长1.4倍。出口至拉丁美洲增长2.4倍。占比达五成。巴西已成为陕西汽车最大出口市场。

陕西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 前8月出口20万辆跻身全国三甲-有驾

智造未来:西部资源的整合与协同

陕西的野心不止于此。陕西汽车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4400亿元。占全省3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总产值的20%。

优势独特。西部丰富的锂矿资源是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汉中钒矿可用于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宝钛集团的镁合金轻量化材料能有效降低整车能耗。资源+制造。完美组合。

陕西、重庆、四川。三地携手必将产生更多“化学反应”。陕西的制造底蕴。重庆的智能化积淀。四川的锂电资源。西部汽车产业带正在崛起。

尾声:驶向全球的陕西密码

从修理厂到智能工厂。从西北一隅到全球市场。陕西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战略前瞻、龙头带动、产业链协同和通道优势聚合的必然结果。

20万辆。全国第三。这既是陕西汽车产业阶段性的成绩单。也是中国汽车“新三样”全球崛起的生动注脚。

陕西模式。正为内陆地区发展高端制造、突围出口困局提供宝贵经验。未来可期。陕西汽车。还在加速。

#国庆健康充电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