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损险包括哪七个险种?一文读懂2023年新规全貌

买车容易养车难,尤其是面对复杂的车险条款时,许多车主往往一头雾水。2023年车险改革后,车损险从单一险种升级为七合一套餐,但究竟包含哪些保障?理赔范围有哪些变化?本文将用最直白的语言,为你拆解新车损险的七大险种,让你不再花冤枉钱。

机动车全车盗抢险从贷款专属到全民保障 过去分期购车时,银行常强制要求单独购买盗抢险,且第一受益人必须是金融机构。改革后,这一险种直接纳入车损险范畴,车主无需额外付费即可享受全车被盗抢、零部件丢失的赔付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若车辆仅部分零件被盗(如轮胎、后视镜),仍不属于理赔范围。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险打破天灾不赔传统 国内90%的车险条款曾将地震列为免责条款,但新规首次将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纳入保障。例如2021年郑州暴雨中,许多车辆因地下车库进水被淹,若发生在改革后,车主可直接通过车损险索赔,无需再为自然灾害是否属于理赔范围扯皮。

车辆自燃险电路老化不再自担风险 传统自燃险需单独购买且理赔门槛极高,新规实施后,因油路/电路老化、改装线路故障导致的自燃均可赔付。但需注意私自加装音响引发自燃、外界火源引燃等情况仍属免责范围。某案例显示,某新能源车电池组自燃,因属于原厂配件问题,最终获全额理赔。

玻璃单独破碎险从取证难到直接赔付 改革前,若仅有挡风玻璃破碎而车身无损,车主需自证非人为损坏才能理赔。新规明确将国产/进口玻璃的单独破损纳入车损险,且取消原有20%绝对免赔率。数据显示,高速公路石子击碎玻璃的报案量同比提升37%,证明理赔流程已实质性简化。

发动机涉水险二次点火仍是红线 尽管涉水行驶导致的发动机损坏已纳入车损险,但人为二次点火仍是拒赔铁律。2022年广东台风季,某车主涉水熄火后重新启动导致发动机报废,最终因触及免责条款未能获赔。保险公司建议水深超轮胎1/2时务必弃车避险。

事故责任免赔险告别赔不全时代 改革前若未购买不计免赔险,车主需自行承担5%-20%的维修费用。新规将免赔率归零,例如10万元车损可获全额赔付。但需警惕酒驾、无证驾驶等违法情形仍适用绝对免赔率100%。

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险解决哑巴亏难题 停车场被刮蹭却找不到肇事者?新规前需承担30%维修费,如今可直接通过车损险全额索赔。某小区监控盲区连续发生6起刮蹭事件,得益于该条款,受损车主均实现零自付维修。

车险改革本质是加量不加价,将过去需要额外付费的附加险变为基础保障。但切记车损险不包含人员伤亡赔偿(需搭配三者险),新增设备(如改装音响)也需单独投保。建议车主根据用车环境灵活搭配险种,毕竟最适合的保障,才是最好的省钱之道。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