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政策在9月30日戛然而止,美国电动车市场就像突然被抽走了氧气的密闭空间。RhoMotion最新数据显示,10月北美市场电动车销量同比暴跌41%至10.03万辆,这个数字比8-9月政策末班车效应创造的销售高峰缩水了近一半。
政策退坡的冲击波来得比预期更猛烈。丰田bZ4X当月销量暴跌99%,雷克萨斯RZ交付量下跌96%,福特Mustang Mach-E下滑12%,现代Ioniq5更是骤降63%。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残酷现实——当7500美元(约合5.4万元人民币)的购车优惠消失,相当于直接抹去了多数电动车型15%-20%的价格优势。
回看8-9月的销售狂欢,北美市场曾创下电动车销量历史新高。这就像超市限时促销引发的抢购潮,消费者赶在政策到期前集中释放需求,导致10月市场出现断崖式真空。现代汽车的反应颇具代表性:10月紧急将Ioniq5售价最高下调9800美元,试图用企业补贴填补政策缺口,但依然难阻63%的销量下滑。
这种"政策市"的剧烈波动,暴露出美国新能源产业的结构性弱点。与中国市场电动车和燃油车价差较小的特点不同,美国电动车售价普遍偏高,税收优惠成为撬动市场的核心杠杆。当这个杠杆突然撤走,市场立即显露出"政策依赖症"的副作用——就像长期拄拐行走的人突然被抽走拐杖。
反观中国市场,购置税优惠政策采用渐进式调整策略。从2024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全额免税调整为减半征收,给市场留出三个月缓冲期。RhoMotion数据管理人员查尔斯·莱斯特预测,这种温和的过渡方式将刺激中国11-12月出现销售高峰,而非美国式的断崖下跌。
政策设计如同给幼苗浇水,骤停会导致枯萎,逐步减量才能培养内生动力。美国10月的销量雪崩警示我们: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需要更精细的"剂量控制"和更长的"药效周期"。当欧洲市场保持36%的同比增长,中国稳居全球50%市场份额时,北美市场这场因政策退坡引发的寒流,或许该促使决策者重新审视产业政策的智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