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奇瑞想冲出国门,结果被“卡脖子”卡得差点喘不过气。发动机技术不过关,海外认证拿不下来,那会儿别说走向世界了,能在国内站稳脚跟都算烧高香。可谁能想到,这一憋就是20年?今年,奇瑞终于在海外销量突破300万辆,成了中国第一个海外卖爆的自主品牌。这事儿要是搁十年前说,估计有人直接笑出声。可现在呢?人家真干成了。你说这是不是有点“真香”味儿?从当年被嘲笑的“老咕噜棒子”,到现在海外支棱起来,奇瑞这波操作,简直像是给当年瞧不起它的人一记响亮的“打脸”。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太把奇瑞当回事。不就是个造“买菜车”的吗?QQ那小身板,城里转转还行,出趟远门都怕它半路罢工。可这几年,我身边的朋友居然开始聊奇瑞了,而且不是吐槽,是真心觉得“上头”。为啥?因为它不光便宜,还越来越能打。尤其看看现在的瑞虎8 PLUS、星途瑶光,甚至新能源的iCAR系列,你再用老眼光看它,真的会错付。
先说外观,奇瑞现在是真敢玩了。以前是“能开就行”,现在是“得让人多看两眼”。像星途瑶光,前脸那个贯穿式灯带,配上分体大灯,晚上一亮,妥妥的“出片利器”。侧面线条也够凌厉,风阻系数压到0.32Cd,这数据在同级里算是顶呱呱了。再看瑞虎9,车长接近4米8,轴距2米9,往那一停,气场直接拉满,走路都快能“摇头晃脑”了。你说它还是当年那个“买菜车”?怕是买菜都能买出仪式感,上桌都得第一个动筷。
内饰这块,奇瑞也终于舍得下本了。以前塑料感重,按键排布像“老年机”,现在呢?双联屏成了标配,车机用高通骁龙8155芯片,反应快得跟手机似的。座椅用NAPPA真皮,带通风加热按摩,后排还能调角度,长途坐着不累。最让我意外的是隔音,以前奇瑞跑高速“嗡嗡”响,现在主动降噪一开,车内安静得能听见心跳。这舒适性配置,不说越级吧,至少对得起价格。
动力系统上,奇瑞的“三电技术”和发动机都支棱起来了。燃油车用的鲲鹏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92kW,扭矩400牛·米,匹配7速双离合,百公里加速7秒出头,这性能,放以前你敢信是奇瑞?混动也不含糊,C-DM技术路线,纯电续航有100多公里,综合油耗才5L出头,燃油经济性顶呱呱。我试驾过一次瑞虎8 C-DM,市区用电,几乎零油耗,高速用油,动力还足,真有点“真香”那味儿了。
智能化方面,奇瑞以前是短板,现在补得七七八八了。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自动泊车一个不少。高速上开启NOA,车子自己变道超车,稳得一批。虽然比不上新势力那么“花里胡哨”,但日常用完全够了。关键是,系统稳定,不卡顿,不像某些“车界网红”,刚提车就上头,用三个月就劝退。
安全性这块,奇瑞向来不马虎。瑞虎9全车高强度钢占比85%以上,还有10个安全气囊,碰撞测试拿过C-NCAP五星。底盘设计也扎实,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带CDC电磁悬架,过坑过坎滤震干脆,跑高速稳如老狗。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反应灵敏,过弯侧倾小,开起来有底气。你说它操控像“驾驶玩具”?那倒不至于,但至少不像以前那样“飘”了。
咱们拿它跟两个对手比比,心里更有数。第一个是比亚迪宋PLUS DM-i。比亚迪现在是“国民神车”专业户,销量确实顶。宋PLUS DM-i省油,车机流畅,品牌认知度高。但它内饰用料一般,底盘偏软,过弯有点晃,高速再快点就发虚。而且等车周期长,加装配置还贵,有点“装逼利器”变“加价利器”的意思。
第二个是本田CR-V。这可是老牌“神车”,保值率高,毛病少,开十年不修。但新款CR-V内饰塑料感强,车机像上个世纪的,智能化直接跌冒烟了。动力也就那回事,1.5T还带点涡轮迟滞,百公里加速9秒多,跟奇瑞比慢了一大截。价格还死扛着,优惠少,真有点“天塌了”那味儿。
反观奇瑞,海外卖得好,不是没道理的。在俄罗斯、巴西、中东这些地方,它靠的是皮实耐用+高配置+低价格,三板斧砍下去,谁顶得住?而且它不像某些品牌,靠低价倾销,它是正儿八经建厂、建渠道、搞本地化,野心不小。现在连欧洲都开始布局了,你说它是不是真想带着中国车走向世界?
当然,奇瑞也不是没缺点。品牌力还是弱了点,很多人一听说是奇瑞,第一反应还是“便宜”,高端形象还没完全立住。4S店服务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售后跟不上。车机生态也没比亚迪那么丰富,应用少点。但这些问题,都在慢慢改。你看星途、捷途这些子品牌,明显在往高端走,用户口碑也在一点点攒。
说实话,20年前谁敢想奇瑞能有今天?从被“卡脖子”到反向输出,从“老咕噜棒子”到海外销量破300万,这剧本比电影还励志。它没靠资本讲故事,也没靠营销吹牛,就是闷头搞技术,一代一代改。现在回头一看,嘿,居然走到了前面。
这样的奇瑞,你还觉得它只是个“买菜车”吗?它的车,有没有让你觉得“上头”?面对宋PLUS DM-i和CR-V,你会怎么选?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