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4 日,卢先生在东莞寮步的小米之家提到了盼了很久的小米 SU7 Pro。为了这辆车,他从 3 月 6 日下单开始,足足等了 140 天。花了 24 万多不说,还特意选了 “雅灰” 配色,加 3000 块贴了隐形车衣,满心欢喜就想好好开新车。可谁能想到,刚开了 12 天,一场暴雨就让一切成了泡影。
8 月 5 日凌晨,东莞水务集团发现东引运河水位超警戒,塘厦镇不少路段开始进水。卢先生把车停在塘厦大道南,偏偏就是积水最严重的地方。凌晨 6 点多,邻居一个电话叫醒了他:“你车被淹了,水都快到车顶了!” 等他赶到现场,整条街全是水,车轱辘全泡在浑水里,只剩车顶一条边露在外面。
“当时水还在涨,车钥匙又忘在家里,根本没法救。” 卢先生说,积水最深的时候有 1.8 米,车在水里泡了 12 个多小时。更麻烦的是,车子还没来得及上牌,临时牌照也被雨水冲没了,保险理赔估计要费不少劲。
和卢先生一样倒霉的还有肖女士。她的小米 SU7 停在常平镇一个小区的地下二层车库,本来以为这里安全,结果还是没躲过。8 月 5 日凌晨 2 点,暴雨把车库排水系统冲垮了,积水每分钟涨 5 厘米。等物业通知她的时候,车库入口已经堆了沙袋,里面水深超过 1.5 米。
“我穿着拖鞋就往下跑,电梯停了,只能摸黑走消防通道。” 肖女士回忆,车库里一股霉味,水都没过膝盖,手电筒照过去全是漂着的杂物。找到自己车的时候,水已经漫过中控台,座椅全泡在水里,仪表盘的灯在水里闪来闪去。
肖女士的车提了 26 天,同样没上牌。更糟的是,地下二层进不去大型抽水机,只能临时铺管子排水。东莞水务的 “龙吸水” 抽了 24 小时,才把水位从 1.6 米降到 0.5 米,但她的车已经在水里泡了 36 小时。
暴雨过后,卢先生和肖女士赶紧联系小米和保险公司。小米客服就一句话:“建议按全损处理。” 太平洋汽车网算过,这车泡水后维修费可能要 30.8 万,可全损理赔只按购车价给 21.59 万,再加上车衣、保险这些开销,车主得亏 1.7 万多。
对卢先生来说,140 天的等待换来的是近 26 万的损失。更让他气的是,小米说交付要等 40 多周,结果实际 12 到 16 周就提车了,“这不是吊人胃口吗?早知道提车这么快,我肯定不会在雨季提车。”
肖女士的麻烦在保险上。因为没上牌,她只买了交强险和车损险,没买涉水险。按规定,发动机(这里应该指电机)损失赔不了。可小米 SU7 的电机和电池都在车底,泡过水基本就废了。“4S 店说修的话得换整套动力系统,要 20 多万,还不如直接全损。” 肖女士一脸无奈。
这场暴雨不光显露出新能源车的脆弱,也把小米汽车交付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作为小米第一款量产车,SU7 官方说要等 40 周以上,有些配置甚至排到了 2026 年。可实际提车快得多,这种 “说的和实际不一样” 让车主很被动。
很多人等太久,一提车就赶紧开,哪怕是雨季也没办法,结果车没上牌、保险没买全,出事了就很麻烦。懂车帝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因为交付周期问题投诉的车主里,30% 都涉及没上牌的车出事故。肖女士就说:“官网说要等 48 周,结果 16 周就叫我提车,一点准备时间都没有。”
东莞这场雨不光是给城市排水出难题,也给新能源车的安全性来了个 “大考”。小米 SU7 电池在底盘中间,号称 IP68 防水,但泡 12 小时以上,电池管理系统还是坏了。这和燃油车不一样 —— 燃油车发动机进水,换个机油可能就好了,新能源车电池、电机坏了,基本就只能报废。
在塘厦一家维修厂,记者看到好多泡水新能源车等着拆。工作人员说,电池泡了水可能漏电解液,还有自燃风险,得专门拖去处理。这也导致新能源车理赔比燃油车慢 30%,车主更闹心。
现在东莞水务已经开始排查排水管网,可卢先生和肖女士心里的坎不好过。卢先生开始看华为问界 M5,肖女士打算用赔偿款买辆燃油车。“技术再先进,经不住一场暴雨,有啥用?” 他们的话,或许值得新能源车行业好好想想 —— 比起智能驾驶、长续航,把基础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做好,可能更重要。毕竟,再厉害的 “黑科技”,也得先能扛住极端天气的考验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