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信号?特斯拉交付暴跌超13%,车主和同行都慌了

崩盘信号?特斯拉交付暴跌超13%,车主和同行都慌了

01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说要买特斯拉的人,最近安静了

前些年,只要有车友聚会,特斯拉绝对是不能绕过的话题。

买家一茬接一茬骄傲地晒提车,吃瓜群众讨论各种花活。

可就这两个月,我们编辑部的小群里,热度一下子掉下来了。

直到7月份的交付数据一出来,我才知道,这不是我的错觉。

怎么说呢,67,886辆,直接低于去年7月的74,117辆。

不光比去年少了8.4%,还比上个月再少了5.2%。

而且,已经不是头一次这样了。

我们特意查了一下,国产特斯拉今年每个月的交付量,除了6月份外,几乎全是‘绿灯变黄灯’。

02 交付下滑,到底是大环境急刹,还是特斯拉自己出问题

讲点行业里不太外传的感受。

有的同行在说,新能源整体大环境确实不容易,各家都压力山大。

但特斯拉以前可是‘顶流’型选手,交付数字往往能压住同价位95%的对手。

现在你看,1-7月总交付量只有432,360辆,对比去年同期的500,740辆,直接少了13.6%。

说人话就是,每100台就有13台没卖出去,差距肉眼可见。

数据一出来,某4S店的朋友跟我吐槽,这个月看车的客户更挑剔了。

小鹏、理想、比亚迪,样样都拿出来对比。

有个大哥现场掏出计算器,’补贴+金融方案’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感觉现在卖车,像考数学。

03 我倒觉得,价格和产品体验,是近期下滑的矛盾点

单说价格,特斯拉硬的就像铁板。

有位网友说得好,现在新能源就是‘打血仗’,你不敢降价,别人敢啊。

结果,特斯拉的部分车型到了终端一分钱都不动。

反观比亚迪、极氪、小鹏,促销海报都快贴到地铁口了。

体验上,身边买特斯拉的朋友最近在聊两个痛点。

一是选装和服务,总觉得‘不如前两年那么爽快’。

二是新车周期拉得有点长,急着用车的基本都不考虑等了。

另外,二手市场上几款老特斯拉的价格也是一跌再跌。

买新车怕贬值,二手价大跳水,谁不是得琢磨琢磨。

04 不只是数字,背后的‘不安感’正在蔓延

我印象很深。

三年前帮朋友提Model 3,那是‘全小区看着你提豪车’的画风。

现在要么被误会开网约车,要么直接上来一句‘你这是什么版本,还没降价吧’。

气氛变了。

同行里也有讨论,特斯拉的‘神话光环’开始降温了。

有小道消息说,后续硬派SUV和更亲民新车可能要来了,但落地时间表谁都猜不准。

05 有人说“这只是短期波动,不用大惊小怪”,我给你拆解一下

这里我直接站在修车师傅的角度讲。

新能源起量这几年,最早一批进场的品牌,用户口碑好坏参半,很正常。

交付数字跌一点,不代表品牌要完蛋,但连续一年都往下走,你就得警觉了。

买车的大多还是普通家庭,动辄十几万,把‘保值率’’售后体验’全算进去。

车企的价格策略、配置堆料、服务响应,都得跟上。

打个比方,造车其实就是‘一场耐力长跑’,你要不断输出新意,也要降落伞随时备用。

06 老规矩,说回选车避坑:

第一,别只看牌子和交付数字。

问问自己,三年后你想怎么用,二手能卖出多少钱,后期有没有啥隐藏费用。

第二,大家盯紧优惠活动。

这两年新能源品牌价格变动大,昨天不买、今天省三万,不夸张。

第三,别忽视售后和服务体验。

看看线上投诉平台,摸清楚那些‘缓慢响应’和‘软件升级坑’的实际案例。

好家伙,身边就有改装装包围装出毛病,售后推三阻四闹一肚子气。

07 总结下来,数据下滑不是谁家的崩盘,而是行业新一轮洗牌

新能源没到‘卷死’的时候,还能比配置、比体验、比服务。

但车主的钱包和理智也比过去厚了不少。

我们编辑部的观点——不是特斯拉卖不动,是大家更理性罢了。

准备买车的,值得多等等,多对比。

有事留言,我懂的都陪你掰扯。

老司机,图个省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