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过特斯拉我才懂,保时捷的考古级内饰,凭什么是最高明的智商税

最近车圈有个事儿特别逗,保时捷新款卡宴的内饰,直接被喷成了考古现场。

一堆人说,都2025年了,你整个这玩意儿,是生怕我想不起来诺基亚长啥样吗?方向盘还是那个祖传的圆盘,中控那三个屏跟焊死了一样,最骚的是那密密麻麻的物理按键,梦回20年前我爹开的那台桑塔纳,每一个按钮都在散发着“老子很贵,但老子也很过时”的典中典气息。

但魔幻的是,另一波人,特别是从特斯拉叛逃过来的,感动得痛哭流涕,说终于找到了开车的感觉,终于不用在高速上跟一块iPad斗智斗勇了。

这事儿吧,讲真,它根本就不是一个设计问题。

这是一个典型的品牌玄学现场,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叫《我不装了,我就是来收中年人智商税的》。

新势力们现在都在干嘛?卷大屏,卷算力,卷智能座舱,卷到最后恨不得把方向盘都给你删了,让你在车里开黑。他们的逻辑是,车就是个移动的客厅,或者说,移动的网吧。技术必须是可见的,最好是能发光的,能天天OTA的,能让你感觉这钱花得666的。

开过特斯拉我才懂,保时捷的考古级内饰,凭什么是最高明的智商税-有驾

这是一种典型的“修仙”思路,我今天一个“小周天”更新,明天一个“大圆满”升级,后天直接“原地飞升”,车主们跟着一起颅内高潮。

但保时捷不一样,保时捷悟了,或者说它从来就没糊涂过。

它的逻辑是掀桌子式的:你们都去卷智能,卷到最后发现,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路上的大爷大妈们不按套路出牌,只要他们躺得快,你算力再高也得赔钱。智能座舱也是同理,最混乱的场景不是实验室,而是你老婆让你放她手机里的歌,结果你半天找不到蓝牙开关的那个瞬间。

所以保时捷干了什么?加大,加大,加大实体按键。就问你怕不怕?当所有人都想当雷电法王,搓各种软件技能的时候,它选择当一个物理圣剑,一刀一刀砍死你。

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年特斯拉的中年人,我对这事儿有发言权。

你永远无法理解,在暴雨天的高速上,想开个雨刮器,结果手滑点进了爱奇艺是种什么样的精神崩溃。你也无法体会,想调个空调温度,结果一个急刹,手指戳到了座椅加热,在夏天感受屁股着火的赛博朋克体验。那一刻,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你是在跟一个产品经理的KPI进行生死搏斗。我就想问问,那帮产品经理到底有没有驾照都是个问题。妈的,简直是反人类!

而保时捷,就是把这种确定性还给你。咔哒,是空调;咔哒,是音量。这是一种心流,一种肌肉记忆的延续。这种感觉,不是科技,是一种类似“压缩毛巾”式的旧世界关怀。平时它就是个疙瘩,不起眼,但你真需要的时候,它能给你展开一个世界。

开过特斯拉我才懂,保时捷的考古级内饰,凭什么是最高明的智商税-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保时捷夸得跟个圣人一样,其实有点恶心。

讲白了,保时捷就是在赌。它赌它的核心用户,那帮平均年龄四十一,手里有点闲钱,开过BBA,现在想升级一下,但又不想变得太“互联网”的大哥们,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机你太美”,而是“掌控感”。

开过特斯拉我才懂,保时捷的考古级内饰,凭什么是最高明的智商税-有驾
开过特斯拉我才懂,保时捷的考古级内饰,凭什么是最高明的智商税-有驾

这种掌控感,是虚无的,但是值钱的。

就像奔驰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是那个三叉星徽一样。保时捷现在最值钱的,可能就是这一排“落后”的按键。它在告诉自己的用户:你看,世界变得很快,但你的习惯,在我这里,依然是真理。

这是一种信仰充值,也是一种双向奔赴的PUA。

当然,你也可以说保时捷这就是懒,是路径依赖,是德国老大爷的最后倔强。是是是,都对。但商业世界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当一种懒惰,能够被包装成一种哲学,并且真的有人买单的时候,它就不是懒惰了,它叫“战略定力”。

我有时候怀疑他们上下班都坐地铁,而且还是只坐一号线。

所以,你看小红书和微博上的年轻人,拿着蔚来ET7和比亚迪汉的内饰来对比,说保时捷土,这本身就是一场跨服聊天。这就像你跟一个修仙的人说,你这飞剑怎么不带蓝牙音箱啊?人家直接御剑飞走了,都懒得理你。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硅谷精英范儿,那种“我比你懂未来”的爹味儿。而会买保时捷卡宴的人,就是喜欢保时捷那种“我虽然不懂未来,但我能定义现在”的匪气。这两种爱都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别再争了。

保时捷卡宴的内饰是不是老掉牙?是。

影响它卖得好吗?不影响。

因为买它的人,根本不在乎。他们买的不是车,是那个“我虽然老了但依然比你们这些小年轻有钱”的确认按钮。这玩意儿,必须得是物理的,咔哒一声,爽。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