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璇一吐,凭什么让整个新能源车圈集体破防?

讲真,董璇在综艺里坐电动车吐了这事儿,简直是2024年车圈最朋克的一幕。

一个明星,坐着赞助商爸爸的车,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非常不给面子地把胃里的东西给交待了。镜头还特别实在,脸色煞白,捂着嘴,一脸生无可恋。这已经不是尴尬了,这是行为艺术,这是对整个新能源行业无声的控诉,堪称“胃的起义”。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直接就炸了,微博热搜跟不要钱一样往上冲,小红书里的姐妹们更是找到了组织,纷纷表示“我懂,我懂,我坐电车就跟渡劫一样”。一时间,电车晕车这个事儿,从一个小众的抱怨,瞬间升级成了一个全民话题。这泼天的富贵,轮到晕车药厂家了。

董璇一吐,凭什么让整个新能源车圈集体破防?-有驾

坏了菜了,所有车企市场部的朋友们,心态估计直接就崩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一直在假装这个问题不存在。

他们跟你聊什么?聊零百加速,2.9秒,3.8秒,快,就是非常快,快到能把你的早饭从食道里直接怼出来。他们跟你聊智能座舱,8K大屏,一车四个,恨不得把电影院给你搬进来,让你在时速一百公里的铁盒子里体验IMAX巨幕。他们跟你聊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算力,恨不得告诉你车比你还聪明,你就是个多余的、负责掏钱的蛋白质。

但他们就是不聊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妈坐你这车,晕不晕?你孩子坐后排,吐不吐?

这就是典型的【反技术崇拜与民粹解构】。所有高大上的技术名词,在“晕车”这个原始的生理反应面前,都脆弱得像一张纸。你自动驾驶再牛逼,能躲得过小区里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吗?你算力再高,能算明白一个中年人因为晕车而烦躁的心情吗?不能。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识别红绿灯,而是识别中国马路上的各种牛鬼蛇神。而电车体验的终极难题,也不是续航,而是你后排乘客的括约肌能不能顶得住。

讲真,电车这玩意儿,在物理层面就是反人类的。

油车是什么?是一个有迟滞的、跟你讲道理的机械。你踩油门,它得先吸气,再喷油,再点火,再推动活塞,一套广播体操做下来,动力才慢悠悠地给你。这个过程给了你身体一个预期。

电车是什么?电车是雷电法王杨永信。你脚尖稍微一动,300匹马力瞬间就怼你腰上,没有任何前戏,直接就是高潮。这种感觉,你开着是爽,肾上腺素飙升,感觉自己是秋名山车神。但你坐着试试?你就是那个在副驾尖叫的夏树。一脚电门人往后仰,一松电门,动能回收又把你拽回来,你整个人就像在玩一个大型的摇摇车,还是不插电自己摇的那种。

这还只是开胃菜。更绝的是底盘。很多新势力造车,没那个百年油车的调教功力,底盘硬得像块铁板,路面一有颠簸,传到车里就是高频震动。这个频率,据说跟人类内脏的共振频率特别接近。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车在抖,你的五脏六腑也在跟着一起抖,相当于给你做了个全身被动式运动,不晕才怪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这科技树点的也太歪了。

有些车企说,不装了,摊牌了,我们搞了“防晕车模式”。

听上去很高级,对吧?我作为一个真实的车主,我告诉你这是什么。这就是把一个狂暴的神经病,调教成了一个稍微冷静一点的神经病。它的本质就是通过软件,把加速踏板的响应调慢一点,把动能回收的力度减弱一点。有用吗?有点用。但不多。

这就像什么?就像一场闪电战,敌人已经打到你家门口了,你说别急,我们先广播一首安眠曲。根本问题没解决啊朋友。问题的根源是电机的输出特性和底盘的调教功力,你用一个软件OTA就想解决,你当用户是傻子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怨妇,对着一群钢铁直男抱怨他们不够体贴。但问题是,他们真的不体贴啊。

现在车圈的竞争法则,早就不是请客吃饭了,而是【掀桌子式竞争】。你今天降价两万,我明天就敢降三万还送你一套锅碗瓢盆。你出个800V高压快充,我明天就敢说我能无线充电。大家都在卷,卷屏幕,卷冰箱,卷彩电,卷沙发,卷谁家的激光雷达更多。

这就像一群修仙的,本来大家都在比谁的法力更高,突然有一个哥们站出来说,我的法宝能自动洗衣服。然后所有人都疯了,开始比谁的法宝功能更多,能点外卖,能放电影,能唱KTV。结果没一个人发现,大家最基础的御剑飞行都飞不稳,飞三百里能吐两百里。

董璇一吐,凭什么让整个新能源车圈集体破防?-有驾

这就是当下车圈的真实写照:不务正业,整一堆花里胡哨的。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品牌玄学与用户信仰】。比如你坐特斯拉,你也会晕。但特斯拉车主会告诉你,这不是晕,这是推背感,是性能的体现,是马斯克带给你的“飞一般的感觉”。你要慢慢适应,你不适应是你不行,不是车不行。你看,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爱上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信仰,能治好一切晕车。

讲真,我有时候开车走神,会突然想晚上吃什么,是吃麻辣烫还是吃烧烤,这种感觉可能比研究激光雷达重要。

所以,董璇这一吐,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她以一种最原始、最无法反驳的方式,把所有车企拉回了现实。她告诉这帮沉迷于技术和营销的“演员”们:别演了,你们的表演很拙劣,观众已经看吐了。

车是什么?它首先是一个交通工具,一个把人从A点舒适地移动到B点的盒子。在这个基础上,你再谈智能,再谈加速,再谈梦想,才有意义。你连最基本的“舒适”都做不到,你那套东西,就是空中楼阁。再酷的车,坐久了都想吐,那它最终的归宿,只能是二手车市场。

董璇一吐,凭什么让整个新能源车圈集体破防?-有驾

所以,最后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不是什么牛逼的算法,也不是什么6D防晕系统。

是让所有车企的CEO、产品经理、工程师,带着自己的父母老婆孩子,在后排连续坐自己造的车三个小时,中间不许开窗。

董璇一吐,凭什么让整个新能源车圈集体破防?-有驾

谁不吐,谁赢。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