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买新能源车免税变难?新规要求纯电续航至少100公里

2025年底,一批新能源车型将集体“断税”——不是因为销量下滑,而是技术不达标。明年起,享受购置税减免的电动车,必须跑得更远、吃得更少;混动车若纯电续航不足100公里,哪怕卖得再火,也将被踢出免税名单。一场由国家标准驱动的技术淘汰赛,悄然打响。

三部门联合发布新规,明确2026年起新能源车免税门槛全面升级:纯电车能耗须符合最新国标,插混车型纯电续航等效里程不低于100公里,油耗与电耗双双设限。这不再是简单“鼓励上量”,而是以能效为尺,重新定义什么是“合格”的新能源汽车。政策转向的背后,是国家对产业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深层重塑。

明年买新能源车免税变难?新规要求纯电续航至少100公里-有驾

过去十年,新能源车靠补贴与免税快速扩张。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35%,全球前十销量车型中国占六席。但繁荣之下,也有隐忧:部分插混车型纯电续航仅50公里,实际通勤仍依赖燃油;一些低端电动车为压成本,电池效率低下,百公里电耗高达16度。旧政策下,这些产品仍能享受免税红利,技术进步反而成了“可选项”。

新政策彻底扭转这一逻辑。插混车纯电续航门槛翻倍至100公里,意味着日常通勤必须能“脱油”。能耗限值挂钩最新国标,倒逼企业优化三电系统。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主流车型百公里电耗已降至12.5度左右,较三年前下降近10%。此次标准收紧,正是将行业领先实践转化为普遍门槛,把“少数人的进步”变成“所有人的底线”。

有人担心,标准过严会打击市场。但现实恰恰相反。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售价15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占比升至68%,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更长续航、更低能耗的产品。政策只是加速了市场自然选择。比亚迪、理想等头部企业早已布局高效率平台,其新款车型续航普遍突破700公里,电耗控制在12度以内,轻松跨过新门槛。真正承压的,是那些依赖政策套利、技术停滞的尾部品牌。

这场洗牌不可避免。2025年12月12日是申报截止日,车企正争分夺秒完成技术验证。未来半年,或将迎来一波“退市潮”。但淘汰不是终点,而是升级的开始。当免税资格不再唾手可得,企业唯有回归产品本质:更高效的电池、更聪明的混动系统、更真实的续航表现。

新能源车的“政策蜜月期”已经结束。2026年起,能效将成为新的通行证。这不是限制,而是解放——把行业从补贴依赖中解放出来,推向真正以技术论英雄的竞技场。未来的赢家,不属于会算补贴账的企业,而属于能算好每一度电的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