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一个朋友去4S店提车,说实话,我看着他拿着钥匙傻乐的样子,真想提醒一句:别高兴太早,提车不是拿钥匙就完事了!很多车主以为签完合同、交完钱,车就是自己的了,结果开回家才发现各种问题——划痕、里程不对、甚至电瓶都没电了。 你说气人不气人?花几十万买车,连最基本的验车流程都不走一遍,那不是纯纯当“大冤种”嘛!
所以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司机+车评人的身份,手把手带你把提车验车的全流程捋一遍。这可不是走形式,而是你作为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保障。 别觉得麻烦,多花半小时,能省下后面一年的糟心事。咱们不吹不黑,就讲点实在的。
先说外观,这是最直观的。拿到车钥匙第一件事,别急着上车,围着车转三圈都不为过。 白天光线好,重点看漆面有没有划痕、凹陷,尤其是车门边缘、前后保险杠这些容易磕碰的地方。你可以蹲下来,让视线和车身平行,这样细小的波纹或者补漆痕迹一眼就能看出来。
再看轮胎,生产日期你注意了吗?胎壁上的DOT后面那四位数字,比如“1524”,意思是2024年第15周生产的,别拿到库存胎。 轮胎花纹深度也瞅一眼,新车一般磨损几乎为零。还有四个轮胎品牌型号得一致,别玩“混搭风”。
车灯也得检查,近光、远光、转向、刹车灯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现在的新车,都是LED矩阵大灯,点亮效果那叫一个“出片利器”,但万一有个灯不亮,后期索赔可就麻烦了。 你让朋友在车后踩刹车,自己绕到后面看灯亮不亮,这一步不能偷懒。
接着看车窗和天窗,玻璃上的标识是否齐全,有没有裂纹。重点来了——天窗能不能正常开合?有没有漏水痕迹? 我见过不止一个车主提车没试,结果下场雨发现天窗漏水,4S店还推说是后期使用问题,你说冤不冤?
进车之前,先看看车门开合是否顺畅,有没有异响。新车的密封条应该是柔软有弹性的,关门“嘭”的一声,那种厚重感才叫到位。 如果“啪嗒”一声轻飘飘的,那就有问题了。
坐进驾驶舱,第一反应应该是“这味儿大不大”?新车有点味道正常,但要是刺鼻到想开窗逃命,那就要警惕了,可能是内饰材料或胶水有问题。 现在很多品牌都强调“环保座舱”,你不妨问问销售有没有VOC检测报告,支棱起来的品牌不会怕你问这个。
中控大屏、仪表盘通电试试,有没有黑屏、花屏、触控失灵。现在的新车动不动就双联屏、三联屏,科技感是上来了,但电子故障率也得留意。 别忘了检查空调,制冷制热都来一遍,出风口有没有异味。
座椅调节、车窗升降、后视镜折叠,这些基础功能一个都不能漏。特别是座椅记忆和电动腰托,很多人提车不试,结果回家发现设置不了,才发现是功能故障。
还有个小细节——随车工具齐全吗?千斤顶、扳手、三角警示牌、反光背心,一个都不能少。 有些4S店为了省事,直接把工具包拿去当配件卖了,你得主动要!
接下来是“重头戏”——车辆信息核对。这一步直接决定你买的是不是“正品”!
先看车辆铭牌,一般在B柱或者副驾侧车门上,生产日期别超过3个月,不然就是库存车。超过6个月,那叫“老咕噜棒子”,价格再低也得掂量掂量。
再看环保信息随车清单、车辆一致性证书、三包凭证、用户手册,这些纸质文件一个都不能少。最重要的——车辆合格证! 没有它,你连车牌都上不了。现在有些4S店用合格证抵押贷款,你得确认它已经解押,否则钱给了车拿不走,哭都来不及。
还有就是车架号(VIN),要和合同、发票、合格证上的完全一致。现在骗子手段多,调包车架号的案例都有,别嫌麻烦,一个字母都不能错。
动态测试也不能少。虽然4S店一般不让试驾太远,但至少要在店外空地跑一圈。启动车辆,听发动机声音是否平稳,有没有异响。 自动挡车型挂D档、R档,感受换挡是否顺畅。
刹车试试,轻踩重刹都来一下,看有没有跑偏、异响。方向盘打满,看助力是否正常,转弯有没有“卡顿感”。
还有个小技巧——打开自动大灯、雨刮、ESP、定速巡航这些功能,看看能不能正常启用。 特别是L2级辅助驾驶,现在新车基本都标配,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你得试一试,不然等到高速上才发现不好用,那就晚了。
最后说说几个常见的“坑”。第一,别被“装饰礼包”忽悠了。 什么镀晶、贴膜、脚垫,4S店成本可能就几百,非说价值五千,用来抬高车价。你不如直接砍钱,或者换成现金优惠。
第二,保险别在店里买! 虽然方便,但价格普遍偏高,你自己找保险公司对比一下,能省一两千。
第三,临牌别只办一张! 有效期一般15天,万一延期上牌,还得跑一趟,麻烦。
现在新车竞争多激烈?比亚迪秦PLUS、特斯拉Model 3、吉利星瑞这几款,哪个不是提车前一堆人盯着验车细节? 秦PLUS号称“国民神车”,性价比顶呱呱,但也有车主反映车机反应慢;Model 3外观科幻,是“车界网红”,可内饰简陋得像“毛坯房”,提车时更得仔细验,不然容易“打脸”;星瑞配置拉满,但车机偶尔“卡顿”,动态测试时就得重点看。
你说这些车不好吗?都挺香,但再香的车,提车不验,也可能变成“油老虎”+“划痕王”。
所以啊,提车不是终点,而是用车生活的起点。花点时间,认真验车,不是较真,是对自己负责。 你说,几十万的车,值得你走这一遭吗?当然值!
这样的提车全流程,你觉得靠谱吗?你会考虑跳过哪一步?要是你,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