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经常骑电动车出门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变化。
咱们去逛雅迪、爱玛这些大品牌的专卖店,会感觉销售人员的话术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回想几年前,买电动车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商家宣传最多的点,就是“能跑多远”。
那时候的广告铺天盖地,动不动就是“一次充电,驰骋200公里”,或者“打破续航极限,轻松超越150公里”,仿佛续航里程就是衡量一辆电动车好坏的唯一标准。
但是现在,这种声音似乎小了很多,甚至销声匿迹了。
无论是雅迪还是爱玛,这些行业里的领头羊,都好像商量好了一样,不再把“能跑多远”挂在嘴边,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呢?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营销策略调整,而是整个电动车行业和我们消费者共同成长、共同变化的结果。
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一个原因,就是过去那种过分强调“理想续航里程”的宣传方式,实在是太容易让用户失望了。
厂家在宣传册上写的那个数字,比如说能跑120公里,其实是在一个特别理想的环境下测试出来的。
这个环境有多理想呢?
大概就是在一个风和日丽、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的日子,找一个体重标准、技术娴熟的测试员,在一条完全平坦、没有任何红绿灯和上下坡的专用道路上,保持着最省电的匀速行驶状态,最终才得出的一个极限数据。
您想想,咱们平时骑车,哪有那么好的条件?
大多数人骑车是为了上下班通勤或者接送孩子,路上免不了要等红灯,走走停停最耗电。
城市道路也不可能一马平川,总会遇到一些小坡道。
而且,每个人的体重不一样,骑行习惯也不同,有的人喜欢猛加油门,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实际的续航。
更关键的是温度,一到冬天,尤其是在咱们北方,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电池就跟人一样,也“冻手冻脚”,化学活性降低,性能大打折扣,续航里程能打个对折都算不错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用户兴冲冲地把车买回家,结果发现宣传的120公里,自己实际能跑到80公里就已经很满足了。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很容易让用户觉得商家在“吹牛”,是在进行虚假宣传,从而对品牌产生不信任感。
与其这样冒险宣传一个很难在现实中复制的数字,最后还可能引来用户的抱怨,损害品牌信誉,不如换个更实在、更可靠的宣传方向。
于是,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层面的变化:电动车行业的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家开始比拼实实在在的“科技配置”了。
过去的电动车,结构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不算高,基本上就是车架、轮子加上电池和电机,各家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所以只能在电池容量和续航上做文章。
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如今的电动车市场,尤其是在中国,技术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已经从单纯的代步工具,向着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现在您去店里,销售人员会更愿意向您介绍一些您能亲身体验到、并且能实实在在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功能。
比如现在很多高端车型上都配备了TCS防侧滑功能,说白了,就是您在下雨天骑车,经过湿滑的路面或者斑马线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控制动力输出,防止后轮打滑,大大提升了骑行的安全性。
还有像HDC陡坡缓降这样的功能,在下一些比较长的陡坡时,车子能自动保持一个稳定的低速,不用一直捏着刹车,既安全又省力。
这些功能都是以前在汽车上才能见到的,现在已经普及到了电动车上。
此外,智能化也成了一大亮点。
很多品牌都开始和科技公司深度合作,比如与华为合作,把鸿蒙系统都用上了,您的手机就能当车钥匙,靠近自动解锁,离开自动上锁,还能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车辆的位置、剩余电量,甚至进行远程报警。
这些功能,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用户一试就能明白它的好处。
相比于那个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缩水”的续航里程,这些有视频、有实际操作可以证明的技术参数,显然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用户感觉到“这钱花得值”。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厂家的宣传变了,因为我们买车的普通老百姓,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懂行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教育和亲身使用体验,大家对于电动车的认知已经非常深入,不再是只会被销售牵着鼻子走的“小白”了。
前些年,大家买车可能就问一句“这车能跑多远?”,然后就根据这个数字来做决定。
现在不一样了,一个稍微做过功课的消费者,走进店里问的问题会专业得多。
他们会问:“这车用的是什么电池?是锂电池还是铅酸电池,或者是石墨烯电池?”“电池的循环充放电寿命是多少次,能不能保证用个三五年?”“电池的防水等级怎么样,下雨天骑行有没有问题?”“在冬天低温环境下,电量衰减得厉不厉害,有没有什么保温或者增程技术?”
这些问题的转变,清晰地反映出我们消费观念的成熟。
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明白续航里程只是一个表面的结果,而决定这个结果以及车辆长期使用成本和体验的,是电池本身的性能、质量和寿命。
与其听一个可能严重打折的续航数字,不如搞清楚电池这个核心部件的底细。
一块虽然标称续航不是最高,但品质可靠、寿命长、性能稳定的电池,远比一块只追求瞬间续航却一年半载就报废的电池要来得划算。
当消费者开始关注技术本质,关注产品的长期价值时,厂家的宣传焦点自然也要随之转移。
他们必须把实打实的技术优势、品质保障摆在台面上,用真实的数据和可靠的性能来赢得用户的信任。
这种从浮夸的数字竞赛到扎实的技术比拼的转变,不仅是雅迪、爱玛等大品牌的策略调整,更是整个中国电动车行业走向成熟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