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 “免费送”营销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虽然是2024年的事情,但到了2025年,这段视频居然又火了起来。视频中,雷军声情并茂地向大家强调小米 SU7的种种“福利”真皮座椅、零重力座椅、豪华车漆,合计价值六万六的东西,统统免费送!可问题是,这辆车本来就卖25万,不是真便宜,而是把本该包含在车价里的东西拆出来,包装成赠品,再通过“免费”噱头让你心甘情愿掏钱。
这套路,真是把消费者的“性价比心态”研究透了。不少网友调侃说,“雷总的‘送’,和拉面馆送筷子一个道理,555型泡面还送调料包呢!”结果一口气把多少人都逗乐了。但笑归笑,仔细琢磨一下,这种所谓的赠品究竟是什么操作?小米客服还说那些东西是“购车权益”,不能退也不能换成钱。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些东西不是车的一部分,为啥不能选择不要?要是说它们是赠品,又怎么全部默认装车呢?怎么看,消费者似乎都没得选,倒像是被强行塞了一笔划算得不得不买的“车价附加值”。
其实,这种“免费送”的套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过去,奶茶店的第二杯半价,购物网站的“九块九包邮”,看似占了便宜,结果却是你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早年间,小米风头正盛的时候,雷军靠着“性价比”杀出一条血路,手机性能可以,并且价格压到极限,“买得值”这点儿让消费者疯狂追捧。到了卖车,他继续拿这一套做文章。但关键在于,手机是一部一部买,透明又简单;汽车嘛,就没那么容易让人理清价格里的猫腻了。这回,六万六的所谓大礼包,活脱脱就是噱头,是给消费者贴上标签“买车的不是我,是我的聪明。”
这背后,说得好听叫“情绪经济”,说得难听点就容易变成“虚假优惠”。这是在考验消费者的智商,更是在搏情怀。国家早在2024年就出台过相关文件,明确要求治理商家的虚假促销,可现在各路厂商学会“偷鸡”,把赠品变权益。蔚来、理想汽车已经更改了宣传策略,改讲“基础配置全送,高阶功能要花钱”。但反观小米,依然在玩着“免费”的文字游戏。这种心机满满的营销方式,确实能收割一波“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但时间一长,当大家发现自己的“免费享受”其实早就在车价里算好了,那份“占了便宜”的错觉恐怕很快就会变成失望。
拜托,谁的聪明才智都不是白长的。小米的技术硬实力没得说,可偏偏要搞这些小心思,难不成真把消费者当成分不清账的人了?这就像三十年前商场促销时常喊的“买一送一免费试吃”,后来大家都看明白了,不是免费,是加钱买到。现在都2025年了,如此“简陋”的套路还能忽悠几个人?相较之下,那些实实在在站在消费者角度的品牌更能让人愿意掏腰包。
于是问题来了这充满套路的“性价比”,真的有用吗?如果全行业都在打虚假优惠的擦边球,我们还能相信什么是真“划算”?聪明反被聪明误,小米车这盘棋以后还能下得顺吗?可别让自己打出来的好招牌,反倒成了砸自己脚的锤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