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

讲真,领克08EM-P这次焕新,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不装了,摊牌了”的味道。现在这个车圈,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现在的车圈,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闪电战,是谁先发疯谁就可能活下来的黑暗森林。理想靠着一手“移动的家”把奶爸市场变成了自己的道场,问界用华为的玄学光环把智能座舱玩成了宗教。领克,这个曾经的“都市弄潮儿”,突然发现潮水变了方向,再不拿出点掀桌子的狠活儿,明天就可能直接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所以你看全新领克08EM-P搞的这些,什么Nappa真皮、车载冰箱、后排小桌板,你以为这是在做车吗?不,这是在修仙,在筑造一个“移动的茧房”。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太懂这种需求了。家庭用户,尤其是家里的那个男人,他需要的不是一辆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合法从家庭责任中抽离出来的、方圆几平米的、绝对私密的结界。车门一关,与世隔绝。老婆的唠叨、孩子的哭闹、老板的钉钉,都变成了遥远的背景音。这时候,Nappa真皮的触感,哈曼卡顿音响里放的不是儿歌而是二手玫瑰,冰箱里冰的不是孩子的牛奶而是自己的无糖可乐,这才是核心需求。领克这次算是悟了,它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片刻的喘息权。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一进水,就膨胀成一个五星级酒店。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这就引出了一个典中典的问题,车的外观和空间。原文还在那正儿八经地分析什么“都市天际前格栅”、“空气动力学”,坏了菜了,格局小了。这些东西重要吗?重要,但没那么重要。对目标用户来说,外观的核心是“看起来不像个专职司机”,空间的核心是“能把所有让小祖宗闭嘴的道具都塞进去”。鎏光金、晴空蓝,这些颜色的本质是提供一种“我还没彻底沦为家庭工具人”的心理暗示。而后排能跷二郎腿,后备箱能塞下露营帐篷和两个平衡车,这不是为了实用,这是为了支撑起“我是个好爸爸”的表演型人格。这是一种防御性装备,就像游戏里的金钟罩铁布衫,关键时刻能保命。至于跟海狮06EV比,那简直是跨服聊天。一个是想让你在成为家庭煮夫的路上,还能保留一丝修仙飞升的念想;另一个是告诉你,别想那些花里胡哨的,老老实实当个经济适用的好公民。道不同,不相为谋。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然后就是最魔幻的部分:辅助驾驶。全系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厘米级精度,听起来是不是机你太美?三体人看了都得惊呼一声“这是什么神仙科技”。但是,我必须强调一个暴论:决定中国自动驾驶上限的,不是特斯拉,不是英伟达,而是那些在菜市场门口横冲直撞、走位薛定谔、仿佛得了道诡异仙里“坐忘道”真传的“老头乐”。你的激光雷达能扫描200米,你能算出老头乐下一秒是左转、右转还是原地画个龙吗?你的厘米级精度,能躲开一个突然从绿化带里窜出来,手里还举着一根甘蔗的大爷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领克08摊牌了:我卖的不是车,是中年男人的喘息权-有驾

所以领克堆料激光雷达,本质上不是为了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而是一种“军备竞赛”式的姿态。它在告诉消费者:“你看,我尽力了,能给你的都给你了,剩下的就看命了。”这是一种高科技免责声明,是一种现代汽车工业的赛博护身符。它解决的不是驾驶问题,是用户的焦虑问题。当你在高速上打开辅助驾驶,双手短暂离开方向盘的那几秒,你获得的不是便利,而是一种“科技与我同在”的虚假神性。淦!这玩意儿就是这么玄学!至于说什么市区领航辅助,我因为真的在市区被外卖小哥的电瓶车教做过人,所以我负责任地讲,现阶段,你把方向盘交给任何一个AI,都约等于把自己的命交给一个刚拿到驾照的实习生,而且这个实习生还喝了二两。

我们再聊聊那个座舱,或者说,那个“移动的茧房2.0”。Nappa真皮抗污,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双层夹胶玻璃,23个哈曼卡顿喇叭。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也得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领克这次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它的逻辑变了,以前的车是“驾驶者之车”,现在这种家用车,是“乘客者之车”。司机?司机就是那个负责操作App的倒霉蛋。其他三个座位,才是VIP。说起来,我上次在车里喝冰可乐,还是十年前的事了,时间过得真快。

这个逻辑的转变是致命的。因为它意味着,车的核心价值,从机械素质的“道”,转向了舒适配置的“术”。1.5T混动引擎,可变阻尼悬架,这些东西当然好,但它们变成了背景板。用户不再关心你零百加速快了零点几秒,他们只关心冰箱制冷快不快,后排桌板能不能放下iPad Pro。这是一种消费主义的降维打击。当所有车企都开始卷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候,最好的手段已经不是把冰箱做得更冷,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比亚迪用价格爆,理想用场景爆,领克现在想用“品质感”和“细节”爆。这仗打得,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领克08EM-P这次焕新,本质上是一次“求生宣言”。它放弃了过去那些云里雾里的“北欧风”、“驾控感”,开始用最粗暴、最直白的方式,去回应市场上最响亮的声音——一个被家庭、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年男人,在内心深处的呐喊。他需要一个任意门,让他能短暂地逃离。

所以,全新领克08EM-P到底怎么样?它很好,好得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精准地拿捏了你的每一个痛点,然后给你开了一剂名为“高配置”的安慰剂。它能不能赢?不知道。在这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时代,把所有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一种品牌玄学。会买它的人,就是喜欢它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说到底,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最后都得向一个骑着三轮车卖红薯的大爷低头。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这车不错,但开车的时候,还是把命握在自己手里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