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增程式汽车提回来的时候,我特别自信地跟朋友夸口道:“这车子既能加油又能充电,跑长途的话肯定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强多了!”结果上周我跑了一回京港澳高速,简直被现实狠狠打脸——当车子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我的增程式汽车油耗一下子飙升到了每百公里8.5升,而旁边车道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轻轻松松地显示每百公里油耗才6.3升,这两者的差距都够再去加两箱油了!
核心扎心真相:
增程式汽车就如同“配备移动电源的手机”,发动机仅负责发电,电量需历经“燃油燃烧→产生电力→储存电量→释放电能”四次能量转变。在高速公路上,电量飞速消耗,发动机全力运转发电,油耗怎会不高呢?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恰似瑞士军刀,电量充足时依靠电力行驶,电量耗尽后发动机直接带动车轮转动,能量损失减少一半。实际测试数据表明,在高速行驶且电量不足的状况下,同等级别的增程式汽车油耗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高出42%,跑两趟长途多花费的钱都能购置一部iPhone了!
新势力不愿透露的隐秘:
理想、问界为何大力宣扬增程式技术呢?原因在于其结构较为简易。深入剖析会发现,它就是由电机、电池和汽油发电机组成,相较于插混技术,研发成本能降低30%。然而,消费者购买之后才察觉到:虽说标称续航可达1200公里,但实际上只有电池电量不低于30%时才能达成,要是在亏电状态下跑长途,车辆直接就变成了油耗大户。再看插混车,比亚迪DM-i采用行星齿轮组来切换动力,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直接驱动,甚至比燃油车还要节省燃油,这样的技术新势力恐怕十年都难以追赶。
选车致命陷阱:
销售人员不会向你透露:
充电的自主性关乎关键抉择:若家中配备充电桩,选择增程式汽车较为合适,每日50公里的通勤路程使用起来非常惬意;若不具备充电条件却执意购买增程式汽车,其油耗会比燃油车高出15%
北方人士谨慎选择增程式汽车:在零下十摄氏度的环境中,电池容量会缩减百分之四十,发动机的发电功率大幅下降,车辆续航直接减少一半。
二手车商内部说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残值比增程式电动汽车高出两成,原因是其结构更复杂,反倒更加耐用。
终极暴论:
开增程式汽车的就别争辩了!你所体验到的平稳静谧是电动机带来的,和增程式技术毫无关联。若非要较起真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充满电的情况下也能达成相同的效果,并且还额外具备一套高速节省燃油的先进技术。这并非是技术路线的争论,而是“真本事”与“小伎俩”的比拼——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专心致力于提升热效率,新势力车企却忙着给增程器添加隔音材料,你觉得谁才是在用心造车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