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问,别的车层出不穷,为什么上汽奥迪偏偏要把A7弄成这样一种既不像传统旅行车也不同于普通轿跑的样子?其实我第一眼看到那车,就知道这玩意儿没打算讨好所有人。传统瓦罐那种规范美感,咱们在A6 Avant或者Q5上能见到,但这次A7旅行车,明显是往奔驰CLS猎装车那个味儿走的,你就想象一下那个经典的溜背线条,低趴又流畅的样子,还有点狠劲儿。
我跟一个修理厂的师傅聊过,他说:这车底盘太低了,咱们这种路况稍差的地方,一看就难受。这句话让我想到,虽然这车看起来气场拉满,撑起的那块脸盘儿挺惹眼,可在咱们复杂的国情里,底盘低是真的个硬伤。A7 Allroad那款把底盘抬高,泥地子里也不慌,倒是更实用点。你说,为什么不做成那样?猜测下(没什么数据支撑),大概是想突出运动和优雅感,而不是越野适应。毕竟猎装车本来就是给懂车的人开,城市里晃荡更合适。
再说回那后备箱,销售说这车的后排座椅放倒后能秒变大平床,那优势真不是盖的。你试试同价位里别的所谓旅行车,后备箱空间和后排座椅组合使用的灵活性,大概率不如它。这倒是明显走了点人性化路线,毕竟那些买猎装车,不是光图个面子,还得实用。相比那个加了个不伦不类尾巴的A7L,明显强了不少。你见过那A7L尾巴压得跟驼峰似的,坐两排没骨气,这回是真的像辆车了。
说实话,我前面预设的大家接受不起这偏抹的风格有点大了。有些朋友其实早惯了,甚至觉得传统瓦罐太死板。毕竟奔驰CLS猎装停产后,总有人空缺,心里有点不平衡。我一个认识的用户跟我说:对,那车停了我就没得选了,这回奥迪来个替代,我得密切关注。人的审美就是这样,一波人想继承经典,一波人想看新花样。A7这次选择,明显把两端都踩了一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三年前我跟研发工程师聊过车身线条设计问题。他说,设计师的灵感有时候像摆积木,既要考虑空气动力,也要保持品牌标志性,小溜背的线条不好造,要兼顾视觉和功能的平衡。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A7的线条看上去那么骚气,但又不至于像某些概念车那样脱离实际。研发就像料理一道复杂菜品,要兼容口味,供应链还得按步骤上料,底盘、内饰、尾部那几块被蹭的多,都是反复折腾的结果。
诶,你有没有想过?这款车撑死了卖个15万台吧,开个市场1300万辆的大盘面里,岂不是太小众了?但我觉得恰恰是这样,猎装不太讲量产,而是讲品牌个性,讲有钱且懂行的人会盯着。具体数字我没法敲定,是粗略估算。按照我以前算过的燃油车保值率,这种车型反而更保值些,毕竟买它多半不是看纯粹实用。
说回来,这款车在城市里开嗨了,座椅放倒平床后,出去郊外有没有个地方可以舒舒服服躺一躺,会不会真比Q5 Allroad靠谱?这还是个问题。我身边那哥们儿前阵子就在问我:这么低的底盘,咱这破烂路真能行?他听销售忽悠着加装辅助电控,我笑着说,这玩意儿没个底气也别指望了。咱们的市场和欧美不一样,研发团队知道这阵痛,但得取舍,你觉得呢?
这个价格定位也让我想起以前发生的趣事。一次去4S店,销售不经意说:这车最大的卖点,就是它不像纯燃油的那种‘普通旅行车’,给你个更有态度、看得住的形象。那口气里挺自豪的,但我当时心想,难道不是拼命在主打形象去跟特斯拉那些新能源抢眼球吗?结果我后来自己算了下,百公里估算油耗还算厚道,虽没油电混动那样灯泡儿亮得长久,但这动力输出直接,别有一番滋味。
突然跳个小题外话,我有没有说过改装市场对这种车型其实挺友好的?换个大排气管,车身稍微降一降,据说玩得比较顺溜。虽然我自己嫌麻烦,感觉车主得费点心。不过这正好对应那些想跟众不同的人,买了不按常理出牌,才够味儿。
最后说个细节,就是这款车的仪表盘据说升级了OLED屏,数字感很强,但换个角度想,驾驶时过多花哨真的必要吗?回头我得试驾体验,看看这屏幕亮度和反光有没有坑司机视线,毕竟安全第一。
你觉得,上汽奥迪这一步……是走在了正确的路线上,还是一种偏激?猎装车在中国市场到底还有多少存活和发展的空间?这车到底能不能成为下一个香饽饽?等它来了,我们不妨一起去摸摸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